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天津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天津分站 >> 本地资讯 >> 浙江造船:向高端海工船要市场

浙江造船:向高端海工船要市场

来源:国际船舶网 编辑:豫言 2011年06月01日 11:43:19 打印

导读: 浙江造船截止去年年底已经交付了56艘各型号的海工船,占据着全球海工船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已是全球最大的海工船制造商,订单几乎来自世界各地。

  浙江经济的发展格局正在经历从陆地到海上的巨变。

  “十二五”开局之初,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标志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有学者做过一个估算,陆域面积10万平方公里的浙江,但若算上26万平方公里海域,浙江将拥有“七水”的新现实,“浙江将会摘下资源小省的帽子”。

  浙江的海洋资源家底十分丰厚,26万平方公里海域,相当于陆地面积的2.6倍;6696公里海岸线,位居全国首位;宁波-舟山港已跻身全球第一大海港;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2878个,数量居全国第一。

  尽管这些年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浙江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已从2006年的184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500亿元,占全国海洋经济总量的十分之一,在GDP中,海洋经济比重也从8%上升到13%,但短板依旧存在。

  短板即是发展空间,也正因如此,浙江雄心勃勃。然而,怎样发展海洋经济,如何向海洋要空间?浙江的行动是,依靠科学技术。

  庄子《逍遥游》云:“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当海洋经济插上科技的翅膀,不啻于鲲鹏展翅。

  近期,《市场导报》记者跟随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浙江科技考察团在宁波、舟山等地采访,深切感受到了科技在海洋经济开发中的巨大作用。本报今起推出“科技兴海”专栏,用科技的眼光解读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

  上个月底,在位于宁波奉化的太平洋集团浙江造船有限公司,一艘全球首制的海洋工程船GPA696命名并交船,同时另一艘同样全球首制的海洋工程船SX130举行试航。

  “这两艘船均为高端海洋工程船中的典型代表,其售价分别为6400万美元和8000万美元,其中SX130能够服务于3000米水深的海洋勘探等工作,这种船型也正是国内目前在海洋油气开采方面比较急需的。”浙江造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枫元告诉《市场导报》记者,这种高端的海洋工程船的设计和建造以前基本都集中在欧美,其首制船由中国的造船厂建造,还是第一次。

  这也意味着这家中国最大民营造船企业之一的太平洋集团迈入了全球顶级海洋工程船(OSV)制造商行列。

  向高端海工船要市场

  “一艘普通散货船的用钢量要1.9万吨,其价格只有3000多万美元,而现在一艘海工船的用钢量仅为3000吨,产值却能达到七八千万美元。”黄枫元告诉导报记者,其中所差的就是海工船的科技技术含量。

  他打了个比方,普通的商用船就好比一般的品牌西服,是从流水线上下来的标准款式,竞争激烈,价格也不高。而海工船就像高级成衣定制,讲究个性化和适用性,从设计和制造都是量体裁衣,因此附加值也会高。

  浙江造船就是以生产海工船为主,拥有3条世界一流的OSV生产线。在中国船协的统计中,该厂连续多年在同行中位列每载重吨创造价值的第一名。

  浙江造船截止去年年底已经交付了56艘各型号的海工船,占据着全球海工船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已是全球最大的海工船制造商,订单几乎来自世界各地。

  事实上,这种原创性的高科技含量新船,西方大船东一直不放心交给中国的造船企业。

  之所以能从欧美竞争对手中成功获得高端OSV产品订单,黄枫元认为,这与浙江造船这几年不断的科研创新分不开。

  “集团公司分别与全球最高端的海工船设计企业,来自挪威的乌斯坦设计公司以及美国的GPA设计公司合作,并成立了自主的SDA设计公司,太平洋集团的设计技术人员团队就达到了600多人。”黄枫元说,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要占据到年产值的3%-4%。

  七年前,太平洋造船集团组建了一支由世界级的优秀人才组成的专业设计团队,是第一家拥有自主设计团队的中国民营造船企业。

  比如应用在SX130上的一套废气收集回收系统,整个团队和挪威的设计公司整整攻关了8个月时间,研制出的这套系统几乎让整艘船不产生一点废弃,完全符合在北欧附近海域的海工船废气排放标准。

  而为了向海工船发展,太平洋造船此前甚至曾经拒绝过大客户24条船的一份订单,原因就是不想生产和自己战略设置不符合的船型。

  “我们在转型中,意识到设计、工程管理能力等软件才是瓶颈,所以我们情愿放弃低档船的建造机会。”太平洋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小雷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表示。

  “尽管目前企业制造的海工船都是国际订单,但目前国内高端海工船的市场需求也十分巨大。”黄枫元说,上个月刚刚成功试航的海洋工程船SX130就将在今年后开始向中海油供货。

  资料也显示,随着全球油价的不断上涨、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进程的加快和深入,全球对海工装备的需求不断增长。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海工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率规划目标为达到30%,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国际市场份额达到20%。2020年,工业增加值率达到35%以上,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国际市场份额达到35%以上。

  向深海要发展空间

  近日,一则报道吸引了黄枫元的注意,“中海油集团公司首台也是国内首台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油石油981"在上海完工,并将于今年3季度驶入南海作业。”

  “事实上,企业生产的海工船都完全能够为这样的深海石油钻井平台服务,即使在3000米水深的海底作业也完全能够实现。”黄枫元告诉导报记者。

  黄枫元向记者介绍说,刚刚交付和试航的两艘新海工船都是法国波邦公司定制,这家全球著名海事服务商拥有600艘巨轮,特长是在深海中寻找、开掘石油、天然气。

  “这两艘工程船最大的使命是在水下1000-4000米的大洋深处,找到人类急需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打口钻井,将它们开采出海面,若是石油钻井平台出了故障,或发生类似墨西哥湾的海底输油管道泄漏,它们也能维修。”黄枫元向记者介绍说,比如刚刚交付的GPA696,它配了一台海洋工程起重机,可吊起150辆普通轿车,把海面下3000米深处的石油钻探设备吊出海面也没问题。

  黄枫元说,人类潜水的极限深度不过百米,深海找油,得靠机器人。风平浪静的日子,水下机器人可从两侧船舷下水,船上拿着遥控器,可掌控机器人的每个动作。若碰上狂风巨浪,从船舷放出机器人有危险。GPA696的主甲板中央被挖出个洞,机器人可不理会风浪,从轮船中央直入海底。

  “去年企业的产值超过了52亿元人民币,海工船占据了80%。”黄枫元说,能为深海服务的海工船也将是企业今后的主要发展方面。

上一篇:太平洋造船的“逆风领航策略”

下一篇:澳资源部长:矿产行业回归正常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