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天津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天津分站 >> 本地资讯 >> 特邀专家张建峰每周钢市一评:又!

特邀专家张建峰每周钢市一评:又!

来源:中国钢材网 编辑: 2009年11月30日 13:31:55 打印

又!

  ——钢材市场每周一评

  2009年11月27日晚中银国际公司四位学友专程由香港飞抵北京,在清华经管学院顺德楼301室,为我们献上了一场近期股市风云变幻的精彩解读。报告会开始之前,优雅的郭立华副总裁用幻灯在大屏幕上打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标题——《萧瑟秋风今又是》。

  郭总裁的潜台词显而易见,尽管大自然“又”把我们带到了这个肃杀的季节,但在全世界共同努力下,我们所处的经济环境却早已今非昔比。现如今,“换了人间!”才应该是目前股票市场的隐形“真”身吧?

  然而,就在27日。全球金融市场气氛却“又”一次突然逆转,迪拜主权债务违约的消息致使市场资金“闻风”出逃.受此影响,当日日股下跌0.6%,A股下跌3.6%,港股跌1.78%,欧洲三大股市急挫超过3%。

  同日,国内钢铁期货市场迅速反应。螺线期货大幅低开,午后股指大幅杀跌,螺纹钢主力1005合约终报跌停板4,286元/吨,下跌226元/吨;线材主力1002合约收报3,801元/吨,回落125元/吨。螺纹钢交易量放大,总体成交448.9万手,持仓量大幅减少18万手。

  尽管,国内主要现货市场并没有及时跟进。我们还是坚信:几周来,因受“期货涨价——现货市场价格跟进上行——大小钢厂相继上调出厂价——进而刺激现、期货价格再度攀升”人造美景的诱惑和误导,尚沉湎于良好的市场感觉,念叨着经济回暖、成本提高、需求趋旺等“理直气壮”的结论而无力自拔的人们,一定“又”被惊出了一地冷汗。

  我们分析过:在这场并不优雅的市场博弈中,支撑产能虚高、库存巨大、价格不理智上行的罪魁也许就是“无所顾忌”的贪欲和反应迟钝“银行资金”了。如果一旦期货市场出现溃败,初入市场的大批钢厂和现货“炒家”,果真破罐子破摔、铤而走险,决心以手中“现货”走交割之路时。银行的巨大亏损和社会库存暴涨的压力就会使整个行业不得不走进崩溃的险境。

  11月26日中国欧盟商会发布了其首份关注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问题的行业性报告——《中国产能过剩研究——成因、影响和建议》。这份60页的报告由中国欧盟商会与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共同完成。根据欧盟商会的这份最新研究报告,中国的钢铁产量目前居世界第一,超过了美、俄、日三国的产量总和。报告数据显示,2008年年底,中国的钢铁产能为6.6亿吨,而产量为5亿吨,需求仅为4.7亿吨,过剩产能估计为1~2亿吨;

  报告同时表明,产能过剩带来的国际影响,主要是使中外贸易关系更加紧张。由于欧美各国的储蓄率上升、进口需求下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了中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压力以及反倾销案的层出不穷。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就认为,2010年,会有比2009年更多的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出现。

  2008年7月18日九十七岁高龄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纳德科斯,在芝加哥大学“中国经济改革研讨会”结束时,以充满深情和不无神秘的语言说:“虽然我知道在这会议终结时我要说一些话,事到临头我却惊讶于自己一定要说,而又不能肯定要说些什么”。

  十一过后,面对钢铁行业的风生水起,我们一直在一种欲言又止的尴尬中度过。理智一次又一次提醒我们“事情即将发生”,但我们的情感却一次次让我们拒绝。

  此时此刻,我竟突然理解了科斯——那位伟大的经济学家,面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日新月异的变化,内心深处那种欲言又止的尴尬。

  有时,风光无限的背后也许真的是万劫不复的结局?

上一篇:特邀评论员——“虚惊一场”的闹剧促使市场更加健康

下一篇:11.30午评:关注下午走势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