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2008年金融风暴洗礼的钢铁贸易企业对
钢材期货的上市寄予深切期望。“在
产业链中的定价能力相对较弱、容易遭受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冲击,我们迫切希望能改变单靠一条腿走路的窘境,拓宽生存空间。”上海大柏树一家钢铁贸易企业的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贸易企业的心声。
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钢铁贸易企业已经在为即将上市的
钢材期货做准备,着手
研究钢材期货上市将给贸易企业带来到新机会。
钢铁贸易企业的窘境
目前,国内钢铁
行业集中度比较低,价格波动较为频繁。其中,
钢材流动渠道比较分散,参与的贸易商众多。据
统计,全国大大小小的钢铁贸易商约为20万家,仅上海地区60余家
钢材交易市场中就有贸易企业7000余家。同时,国内
钢材电子盘参与者众多,仅上海地区电子盘交易量每天都在100万吨左右。由于价格变动较为明显,钢铁贸易企业每年淘汰率较高,一旦价格大幅波动,可能一年就面临倒闭。
钢铁贸易企业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依托钢厂,有稳定的资源保障;二是依托用户,有稳定的销售渠道;三是依托市场,通过市场差价赚取利润。单纯以某一种模式经营的经销商很少,只是各种模式的比例和运营的侧重不同。
“对贸易商而言,最大的风险是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钢之家网站副总
经理刘文鲁介绍说,一般来讲,贸易商先和钢厂签订合同,并全额付款(也有部分是交定金),钢厂组织生产,并通过铁路、公路或水路方式等运输到贸易商指定仓库,这个周期最快也要20天。通常贸易商给下游用户的供货价格已经锁定。一旦现货市场价格出现剧烈波动,贸易商将面临较大的跌价损失。
借力期市拓展生存空间
“
钢材期货推出后,定价机制全面转向市场化定价,钢铁企业持不热衷的态度可以理解。但是贸易商的参与会比较积极,通过期货市场来影响定价和套期保值,减少市场剧烈波动带来的冲击。”联合金属网钢铁分析师张平表示。
实际上,在产能过剩的建筑
钢材市场,钢厂本身在定价方面并不具备绝对的强势地位。
数据显示,螺纹钢、线材产品大概有10%—20%的过剩。另外,由于螺纹钢和线材产品技术工艺比较成熟,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各钢厂之间的产品差异化并不明显。
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国,去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我国钢铁企业饱受价格大幅波动之苦。以线材和螺纹钢为例,从去年6月2日的5948元/吨和5671元/吨一路暴跌至11月中旬的3446元/吨和3534元/吨,之后开始反弹,反弹高度超过10%。而同期,包括铜、铝、锌在内的有色金属价格波动幅度并不亚于钢铁,然而由于期货品种的存在,给相关企业提供了可靠的避险工具,他们遭受的损失要比钢铁企业小得多。由于与其他
钢材品种价格相关度非常高,线材和螺纹钢期货价格能够反映出整体
钢材市场价格波动的方向。
钢材期货上市后,钢铁贸易企业可以根据对价格的合理预期,在期货市场上锁定买价和卖价,规避价格波动风险,这无疑扩展了钢铁贸易企业的生存空间。而且,当手中有库存的时候,还可以在期货市场进行操作,锁定价格下跌的风险,避免大量囤积现货带来的巨大损失。而对于一些经验丰富的钢铁贸易企业来说,
钢材比其他商品更为细致的品级划分和不同地区之间的价差也意味着未来新的获利机会。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刘文鲁说。
钢材期货上市以后,对钢铁贸易企业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
钢材期货上市使
钢材市场价格更加透明。在现货经营方面,钢铁贸易商采用赚取差价的经营模式将遭遇巨大挑战。其次,钢铁贸易企业在资金杠杆效应的吸引下将积极参与期货市场交易,这对其套期保值方案的制定和操作以及相关风险控制能力都提出了很好的要求。
提升服务质量,助推企业更好利用期市
正是基于贸易商对于
钢材期货上市的殷切期望,国内大部分期货公司都将
钢材品种的产业客户目标群体锁定为钢铁贸易企业。
“通过接触发现这些钢铁贸易企业对于
钢材期货十分关注,很容易‘谈拢’。”天马期货副总经理魏丁告诉记者,经过金融风暴洗礼生存下来的都是生命力很旺盛的贸易企业,而且他们中的大多数参与过电子市场,对
钢材期货持欢迎态度。
不过,魏丁也表示,由于钢铁贸易企业尤其是一些大中型贸易企业现货经验丰富,对资本市场运作也比较熟悉,期货公司单纯依靠一般的研发
报告很难打动这些企业。“必须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强化在
宏观经济层面和全国钢铁市场的整体研究,与钢铁贸易企业的优势形成互补,才能博得他们的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