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天津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天津分站 >> 本地资讯 >> 屈宏斌:海外空头是盲人摸象

屈宏斌:海外空头是盲人摸象

来源:投资者报 编辑:豫言 2011年07月18日 10:33:49 打印

导读: 如果说唱空中国经济的外资有点“杞人忧天”,那么唱高中国经济的外资也会有点“别有用心”。不过,对于中国来说,无论是唱空还是唱多,我们都不要有过多的情绪表达。对于唱空者,我们没必要反驳,也不必要自我消沉;对于唱多者,我们没必要感激,也不需要自我膨胀。中国的问题,肯定是需要中国人自己解决的,任何外来机构或者势力,都不会帮助中国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

  在做空欧债之后,华尔街最近又开始流行看空中国。从“末日博士”鲁比尼,到“自由斗士”克鲁格曼,再到金融大鳄索罗斯,接连不断地释放了不少中国危言。淡马锡更是身体力行,疯狂减持了不少中资银行股。

  从看空中国者提供的数据和逻辑来看,不管中国政府行动还是不行动,灾难都必将降临——听起来这更像一个神谕。真的吗?这一次,让我们听听来自汇丰中国的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的意见,他对此并不以为然。

  海外看空中国有利于软着陆

  《投资者报》:现在海外流行看空中国,其中“末日博士”鲁比尼最具代表性,他把中国说得很恐怖,好像要崩溃,您是怎么看的?

  屈宏斌:不用太在意外国人怎么说,外国人很难看懂中国。中国这么大,从外围来看往往很容易犯瞎子摸象的错误,好不容易摸着一个什么东西,就把它无限放大,以偏概全。我经常跟客户讲,越是对中国不了解的人,对中国的观点就越容易武断,因为越不了解就越容易下结论,反而是了解的才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

  所以我们对这些海外看空中国的声音不必太在意,中国永远不会因为国际市场看空中国就真的出现硬着陆。我倒觉得在目前情况下,谁看空中国,中国政府就应该给谁发封感谢信。因为看空的人越多,特别是有影响力的人,他们看空中国的声音越大,全球市场流入中国的热钱就会越少,这对中国有帮助,可以缓解中国的通胀压力,可以使中国的紧缩政策早点结束,这样的话,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汇丰看多中国的逻辑

  《投资者报》:从最近汇丰发布的研报来看,您是看多中国的,而且认为中国股市下半年将有20%的涨幅,为什么如此看好?

  屈宏斌:之所以看多中国,主要是我们认为中国会实现软着陆。原因主要有两点,这两点也正是“硬着陆论者”所担心的:

  第一是担忧通胀失控,出现泡沫,然后采取更大力度去控制泡沫,最后付出的代价就是经济硬着陆。这种观点的问题在于对中国最新的发展情况不了解,中国自从去年10月以来,密集型的数量调控持续到现在已经八个月,从这八个月的效果看来,有充分的证据显示政策已经开始起效,一方面,流动性过快增长的状况已得到明显改善,不仅反映在中国信贷和货币增长已经开始明显放缓上,更重要的是,整体资金的价格,利率的水平已经开始小幅上涨。这是好事情,说明资金明显紧了,是政策起了作用。按目前的速度来讲,紧缩政策再持续两、三个月,再上调一、两次准备金率,资金增长就会回到比较正常的增速,基本上就可以把通胀的货币因素消除掉了。另一方面,随着资金状况的收紧,实际上总需求也就是经济增长也出现了降温迹象。这种降温是从10%以上的高速增长向比较正常的8%-9%的增速靠近,这将有助于从总需求方面来缓解通胀压力,也就是通胀的总需求因素也在逐步消除。

  所以,当这两方面的通胀因素得到消除后,我认为下半年通胀是可控的。当然有人会说,猪肉价格会涨,但问题在于我们应该搞清楚,猪肉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猪肉价格的通胀并不能用货币政策来治理,加息不能使老百姓少吃肉,也不能使农民多养猪,所以即便是将来通胀由于猪肉价格出现波动,但只要通胀的货币因素被消除了,总需求因素被消除了,那我们的信贷调控就是起作用的,也是完成了任务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通胀是可控的。具体来讲,通胀6、7月份会见顶,不用再担忧通胀失控的风险。

  第二,很多唱空中国的人在想,调控会不会过度?通胀下来了,增长也下来了,代价会不会很大。我刚才说了,增长已经在放缓,而且放缓是必须的,我们必须通过总需求的放缓来消除通胀的总需求因素。当然如果放缓太多,比如降到8%以下可能会出现经济增长的压力,但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不大。首先,信贷放缓只不过是回到一个正常水平,信贷增速放缓到15%-16%是货币政策调控的目标,15%-16%的信贷支持8%-9%的增长,和4%的通胀是绰绰有余的,所以资金总量不会出现过紧的状况。其次,实体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还是很强的,过去两年大量上马项目的后续开工建设都会对投资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所以投资会放缓,但不会大幅放缓,更不会出现硬着陆。

  中国走传统之路是比较靠谱的

  《投资者报》:很少听到您对中国经济的悲观看法,有什么特别的逻辑支撑您一直这样乐观吗?

  屈宏斌:其实很简单,放在一个大的背景来看,今天中国所走的这条路,实际上是一条非常传统的致富之路。当初英国人、欧洲人、美国人,后来的日本人和亚洲四小龙都是这么走过来的,这条路很简单,就是工业化、城市化。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见过一个国家从穷国变成富国可以不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国目前走的还是这么一条比较传统的路,这条路虽然比较传统,但也比较靠谱,只要这个大的趋势在,不脱离这个轨道,我觉得中国差不到哪去。

  所不同的是,中国规模大很多,尤其是人口。过去都是世界上一小部分人在进行这个发展过程,可能有更多的空间去使用资源和市场,有全球的资源和全球的市场。到中国这里就不灵了,中国突然一下要把全球近20%的人口由穷变富,所带来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这也就使中国要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

  但这些问题不会改变中国的发展路径,按中国本身的条件来说,目前已经走到一半了,还能再走一半。比如城市化,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达85%,中国不走到85%,起码可以走到65%,而现在才40 %多,空间还很大。

  鲁比尼有些杞人忧天

  《投资者报》:但鲁比尼所提到的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和房地产这两大利空因素,其问题毕竟不能小视,您如何评价这两大隐患?

  屈宏斌:除了上面讲的两个原因外,这是很多人看空中国的第三个原因,他们喜欢拿一些结构性问题来说事,比如房地产问题会不会导致整个结构出现问题?比如地方融资平台会不会导致银行出现问题?我觉得这些风险因素都存在,但有过虑的嫌疑。

  比如房地产的确有过热迹象,但是,即便是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这对整个实体经济的影响也是有限的。中国不像美国,房地产市场一调整,对家庭啊、银行啊、整个社会的影响都非常大,所以他们就担心这个,这是有情可原的。

  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基本可以这样来总结:中国房地产市场也许过热,但是它还没有完全出现过度举债的状况,还是一个现金为主的市场。这有两个数字可以说明:第一,中国目前城市家庭有按揭的比例还非常小,不超过10%,也就是90%的家庭是没有按揭的。这个数字可以这么简单估算出来,用6万亿元的银行贷款算一下平均每个房子贷多少,有多少套房子,然后看它占整个总人口的家庭数,差不多不到10%。第二,房地产按揭占银行整体资产的比率不超过15%,再加上一些其他的贷款也就是25%左右,这相对房地产贷款已经超过50%、60%的那些国家,意义是不一样的。

  所以,对房地产调控不需要担心对实体经济有大的影响。我常说,中国房地产市场如果真的出现调整了,它可能对意大利、法国的经济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但不会对中国产生大的影响。因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特别是一线城市,过去都是山西的煤老板、温州的有钱人买房,手里有5、6套房子,过去几年作为投资,每年涨个30%,反正钱来得容易花得也容易,给自己买个奔驰,给老婆换个手袋,要是市场出现调整了,无非就是车不换了,手袋少买几个,所以高端消费会受影响,大众消费不会受大的牵连。

  至于地方债务,确实是个问题,如果政府不去动手解决的话会出大问题,但我觉得政府不会不解决,而且它是有可供选择的解决工具的。有机构说中国官方低估了地方债规模,这是拘泥于猜数字游戏,我觉得这不是关键,就算他们猜得准,无非是把10.7万亿元变成14万亿元,那又能怎么样呢?关键是,看到风险以后有没有解决的方法,如果没有,像希腊、欧洲那样就是很大的问题,而中国是有可以腾挪的空间,也是有操作工具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借新债还旧债”,发市政债。

  只破不立远远不够

  《投资者报》:这两个问题,其实也和凯恩斯相关,这位刺激大师总是在危机时刻以英雄的形象出现,但最后人们又会遭受他的漫长折磨。中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不但最早采用凯恩斯刺激,而且刺激的量也最大。您好像也很喜欢凯恩斯?

  屈宏斌:在危机时刻有危机时的需求。事后看,大家觉得当初的“四万亿”做得过头了,但是设身处地地想,如果你是总理,遇到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首要任务就是保证经济不要出大问题。所以后面的政策都是可以理解的,而且至少从防止硬着陆、防止经济衰退看,还是成功的,现在看就是在规模上、做法上可能觉得有需要商量的地方,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它。

  凯恩斯的思想其实很简单,就是当危机发生时,人的信心和需求出现螺旋式的恶性下滑时,是不能指望市场自我调节的。或者忍受自我调节的巨大痛苦,或者政府可以起作用去产生需求。现在很多人算不清楚这笔帐,总是看四万亿在哪里浪费了什么的。但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个四万亿,经济会坏到什么程度,整个社会和老百姓会付出多少代价,所以应该用这个机会成本去比较,这才是正确的判断。

  我觉得现在很多媒体精英也好,社会精英也好,热衷批判,总说什么不好,这个比较容易,但就是没说什么是好的。中国需要的是建设性,而不是一味批判。当然有批判精神是好的,说明动脑子思索了,但问题是你说不对,应该拿出一个对的来,别为批判而批判。

  本网视点:如果说唱空中国经济的外资有点“杞人忧天”,那么唱高中国经济的外资也会有点“别有用心”。不过,对于中国来说,无论是唱空还是唱多,我们都不要有过多的情绪表达。对于唱空者,我们没必要反驳,也不必要自我消沉;对于唱多者,我们没必要感激,也不需要自我膨胀。中国的问题,肯定是需要中国人自己解决的,任何外来机构或者势力,都不会帮助中国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他们更多的是徘徊在我们家门口,等着我们倒下,从而吃我们的肉。

上一篇:长江下游造船“越来越大”

下一篇:金海重工日本“落户”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