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位独立调研并撰写报告的个人投资者,这几位所谓的个人研究员所从事的工作都不属于金融相关行业。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不相信专业报告。
个人投资者李风云将业余时间全部花在了投资研究上。李风云通常会把自己的报告和投资体会放在博客上,内容大多数是其参加完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后获得有关信息的研究,以及对行业的投资体会。李风云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自己写研究报告的初衷是觉得专业研究员写的报告不好。“我刚进市场时经常看券商的专业报告,还买过投资内参,后来自己研究多了感觉就变了,觉得专业报告有滞后性。”李风云说。如今,他只参考专业报告中提供的数据和模型,不会考虑研究观点。
北京的投资者马广存,原本是做IT行业的,2008年8月份,他辞掉了工作,开始全职研究投资。马广存经常在一个名叫“凌通投资”的网站上发布报告。采访中,他多次表示:“我写报告并放在论坛上的一大目的是希望吸引更多的人来与我交流。”马广存还告诉记者,刚开始进行公司调研的时候,经常作为散户去参加股东大会。
马广存对专业调研的看法是:“基金去公司调研更像是高层体验基层生活,可能得不到真实的信息。而我们这些小散户往往观察到的东西可能最真实。”说到行业研究,马广存称,很多券商的行业研究员都不是金融科班出身的,他们读的专业通常就是所研究的行业,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即使没有金融专业背景,个人投资者的研究能力也不一定差。
质疑:机构判错 你就能判对?
山寨版报告有模有样,这些投资者又分布在各行各业,似乎对行业研究更有“发言权”。更重要的是,一般投资者对这些报告是 “唾手可得”,免费享受。但是,市场不得不发出疑问:这群突然出现的非官方,非专业,无组织,无纪律的山寨队伍凭什么与专业叫板?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他们的报告又有多大可信度?
某投资公司总经理刘俊伟称,2007年底,机构对市场的集体错判,如今还记忆犹新,加上大部分专业报告对市场操作没有实际意义,山寨军才突然迅猛发展起来。每个人都想有展示自己的舞台,而网络又提供了这一舞台,至于报告可信度只能由读报告的人自己去判断,仁者见仁而已。
一位知名券商研究员表示,当今研究员行列对博士、硕士、名牌大学很是看重,各学校都有本系统的传帮带,这是一个联系紧密的群体。正版与山寨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科班出身,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系统化,而且其发布的观点是市场主流,而山寨只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网上免费与人分享。“我认为对于公司的研究,专业的强于山寨的,而且如果说专业研究员观点不准确,谁又能保证山寨报告就一定是紧随市场,判断准确的?”该研究员称,如果真有很强的调研能力,部分山寨军也会被吸纳为正规军,这样的例子也曾有过。
关键词·山寨研究报告
水平:五脏俱全 貌似专业
只要有研究,人人可写研究报告,市场对山寨研究员的理解是:非官方,非专业,无组织,无纪律。从市场反映看,山寨版的研究报告似乎还很受欢迎,究竟是报告内容扎实,还是大家只是在看“热闹”?
日前,有媒体发布了“山寨报告征集令”,每天推出一篇个人投资者写的研究报告给大众阅读。记者看到,其中被称为首份山寨版行业研究报告就出自一位网友之手,除了没有作者署名和机构名称外,格式上几乎与专业报告没有区别。该报告主要对一段时间内钢材的需求量进行了预测,数据主要来源于一些官方网站,报告中建立了模型,精确计算出钢材的需求量,并得出需求继续减少的结论。
另外一份关于(000063,收盘价27.11元)的研究报告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它出自重庆的投资者董雷成之手,完成时间是2008年10月19日。全文用了14000字来分析中兴通讯这家公司在未来三年内,在金融风暴及经济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能否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从报告的内容来看,这似乎超出了一个普通个人投资者的研究能力。记者采访了董雷成后,更惊讶地发现,他仅仅是一名入市刚三年的普通投资者,也刚好经历了一轮市场的牛熊转换。不过他原本就是从事电信设备行业工作的,对中兴通讯能有如此深入的了解,并非偶然。
“在炒股之前,我对经济研究就非常感兴趣。现在,我一般会花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去调查一家公司,主要渠道还是公开资料,实地调研很少,有时候一周就能写出一份报告。”董雷成说。与其他山寨研究员相同的是,董并不觉得自己的研究能力比专业人士差,他说:“我相信基金经理等专业人士的能力,但我始终觉得他们的判断会考虑到公司利益等诸多因素,不像我们这么自由。作为局外人,我们更加清醒。”
记者了解到,这些能够自己研究写报告的投资者一般会通过网站论坛、QQ群、博客去发表 “研究成果”,大多数人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兴趣,另一方面也为了更多地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隐忧:无名无姓 或藏陷阱
另一方面,记者看到,在一份山寨报告里,作者极力推荐(600030,收盘价19.06元),认为该股价格会涨到35元以上,并且从各方面找出上涨的理由,言之凿凿,颇有说服力,但报告的署名却是莫须有的网名。到底该不该相信,太考验投资者了,目标价格如此诱人,但又害怕被忽悠。一旦上当,找说理的地儿都没有。
某基金公司研究人员安先生对此表示了担忧,他认为,专业研究员一旦发出报告,都要对自己的言论和专业性负责,并且受到监管部门,媒体,甚至是投资大众的监督,每个研究员也都有职业道德规范。个人投资者写研究报告,有的根本没有署作者姓名,而且研究水平参差不齐,读者无法辨别,这样就会存在有人借此推荐个股牟取私利的可能。
“还有很多人记得2008年初的‘垃圾邮件王案’吧!几位美国人通过大面积发布垃圾邮件推荐个股,操纵中国上市公司的股价,还获利颇丰。在相关机构发现抓捕嫌疑犯之前,很多投资者都上当了,而且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安先生称,一旦有利可图,很多东西都会变味,这可能是山寨研究报告存在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