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区到农村,天津市今年到处呈现出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1年,坐拥良好区位优势的天津市各中心城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楼宇经济,一座座高楼变成了聚集财富的“亿元楼”。
2011年,一样的土地上有着不一样的生活,天津市各涉农区县争相实施“三区”联动战略,推进农村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和农村居住社区建设,改善民计民生,给县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活力。
天津,从市区到农村,从现代服务业到示范小城镇建设,到处呈现出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亿元楼”越来越多
走进位于宾水道的环渤海发展中心,记者感受到这里金融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一座以金融总部为特色的商务楼宇,国家开发银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已经纷纷入驻。目前楼宇入驻率已经超过90%。
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不仅是城市靓丽景观,更是一个个“立起来的开发区”。
“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占地少、产出多,消耗低、效益高,在‘多’与‘少’、‘高’与‘低’的背后,是天津市以先进业态为引领,以高新技术为支撑,追求楼宇经济内涵式发展的模式,为整个城市的发展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1万平方米商务楼宇的平均税收贡献率,相当于同城1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局局长尉永久说。
今年,天津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以总部经济、高端服务业为主要经营业态的高端楼宇茁壮成长,吸引越来越多企业和机构入驻,集聚形成倍增效应,培育出一批“亿元楼”。截至目前,全市各区县正在运营和准备运营的商务楼宇近300座,入驻企业13157家。今年前三季度,纳入税务监管的279座楼宇实现税收111.7亿元,增长49.3%,初步估算,今年天津市的“亿元楼”将增至33座。
今年以来,天津市不断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服务业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前三季度,天津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500.50亿元,增长14.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3.72%。
“三区”联动带来好生活
“真没想到,我老了也能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你看这里的环境多美,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实在太幸福了!”在东丽区华明镇,78岁的村民高大爷说。
天津市各区县争相实施“三区”联动战略,推进“三化同步”发展,使农村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今年,天津市已启动四批共47个试点示范小城镇建设,涉及一个新城、40个镇、6个村、100万农民。23万农民迁入新居,完成农村宅基地复垦827公顷,累计创建文明生态村915个。
“一亩菜等于十亩粮,一亩花等于十亩菜,一亩菇等于十亩花。”这是连日来记者在津郊农民家采访时,听到农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在西青区大寺镇的凯润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利用二代日光温室栽蘑菇致富起来的农民孙建成兴奋地告诉记者:“每天蘑菇像变戏法似的冒出来,得赶紧采收、装箱,再按客户订单发货,我们种植一亩香菇一年收入两三万元,相当于过去种粮食的几十倍!”
今年天津市实施设施农业“4412”工程全面完成,累计建成集中连片的种植业设施45万亩,超额完成了原定计划。此外,今年天津市的现代畜牧养殖园区和优势水产品养殖示范园区已分别达到100个和55个。农业园区化生产与传统农业相比,农业产业园区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分别平均提高3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