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天津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天津分站 >> 本地资讯 >> 市场大反思:在结构调整中贴近市场

市场大反思:在结构调整中贴近市场

来源:中国冶金报 编辑: 2009年08月13日 09:52:59 打印
在本轮金融危机中,钢铁企业受到了来自市场的巨大冲击。然而,回头看看造成这些冲击的原因,除了危机的影响外,钢铁行业自身的问题也难辞其咎:全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是各类大中小型钢铁企业盲目扩大规模造成的;板材市场的供求失衡,是大中型企业一味地追求“板管比”造成的……种种现象都让我们必须去反思过去几年钢铁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误区。这种反思,可以让全行业吸取教训,以更加市场化的眼光去分析市场,在结构调整中更加贴近市场。

    不能让产能过剩成为中国钢铁的悲哀!

    对于目前的钢铁行业而言,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仍然是产能过剩问题。2008年下半年,尽管很多企业都开始减产限产,但是我国全年的钢铁产量仍然突破了5亿吨。今年上半年,我国的粗钢产量由1月份年产4.85亿吨水平,上升到6月份年产6.01亿吨的水平。

    当前产能的快速释放,让钢铁企业的经营者们很是忧虑。

    鞍钢总经理张晓刚分析了一些企业新上项目的思路:“有的企业现在还敢上项目,因为他认为,现在上的企业,劳动生产率会很高,成本会很低,如果地点又靠近了资源甚至靠近了市场,就会很有竞争力。”对此,他分析认为:“这是个矛盾。从单个企业来看,在那里建钢厂是合理的,但是从整体钢铁产能过剩的角度来看,这又是不合理的。”

    张晓刚对这种情况很是担忧:“本来在一个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里,造成现在这种局面,这很可能会给很多企业造成一种假像,就是市场还有需求,要抓住这个机遇,把产能再做大。这是最可怕的。如果现在企业家们还这样去思考问题,一定要出问题。”

    张晓刚认为,现在很难说企业已经看清了这个形势。“现在很多设计院都在做设计,很多人在利用当前资金非常充裕的条件进行投入。如果这个问题真正在产业链上变成现实的话,那么这将是中国钢铁的悲哀!”

    的确,尽管经济专家对于新的、更加严重的“产能过剩”正在形成的担忧和警告充斥着所有媒体,尽管经历了如去年下半年的市场危机,但许多地方政府仍然默认中国经济一定能走好,仍然在谋求利用好“政策”去做大。问题在于,大家所追求的如果都只是规模意义上的“振兴”而非“调整”,中国的经济还能不能走好?

    对此,南钢董事长杨思明认为:“如果后面经济发展很健康,如果落后产能能够控制住,那么这种影响就会降到很小。”攀钢董事长樊政炜则指出:“在目前的这种形势下,企业一方面要把握机会,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要为未来的发展、未来的竞争力打算,控制产能、淘汰落后。”

    我国的管板比是不是调整的有些过快了?

    上半年长材市场走势好于板材,当然有项目拉动的影响,但即便在板材需求呈现出恢复的迹象后,钢铁企业仍然对板材市场缺乏信心。这其中原因何在?张晓刚一针见血地指出:“在产品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过去我们追求板管比,把自己的中小型材全都淘汰掉了。现在看来,这是个失误!”

    张晓刚道出了整个行业的隐痛。看到如今的市场形势,我们不禁都要像济源钢铁董事长李玉田一样问一句:“我国的管板比是不是调整的有些过快了?”

    张晓刚分析认为:“产品结构调整,不是别人说什么是高附加值,什么就是高附加值,这里面要市场规律去决定、去起作用。市场有需求,产品就有价值,不管多么容易生产。大家都认为板材是高附加值产品,都去干板材,没有人去干螺纹钢,而螺纹钢恰好是基础建设拉动的产品,它就成为高附加值产品。40多亿元上的热轧卷板轧机,还赶不上一两千万元的轧机生产的螺纹钢,这是中国钢铁工业必须接受的教训。”

    杨思明则不无自豪地表示:“我们在5、6年前就提出来,要注意板材的过剩,在大家纷纷上板材生产线的时候,我们提出要打造板材和棒线材两个效益支撑点,现在看来这种做法是正确的。”

    板带材产能过剩的矛盾应该如何解决?钢协副秘书长迟京东给出的答案是:面对新的形势,我们不能再沿着“失衡-调整-扩张-再失衡”的老路走下去了。扁平材结构调整必须将淘汰落后和低水平产品产能、生产结构调整伴随产品升级同步进行。

    建筑钢材市场会不会有问题?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国家如此,企业亦如是。当前,行业内已经对于扁平材产能过剩的问题有了共识,但是,我们也不能让当前建材市场的火爆引发新的危机。

    国内一位民营钢铁企业高管的看法代表了很多人的看法:“我去国外看过,那里的基础设施很发达,中国还得建设好几十年,所以建筑钢材决不会有问题!”

    杨思明向记者表示,现在棒线材的产量,尤其是螺纹钢的产量在大幅增长,有些企业把窄带钢生产线改为生产棒线材。但是,另一个问题是,现在正处于项目建设的高峰期,如果适应了这段时间的需求,未来就一定会形成过剩!

    部分钢厂人士提出了建筑钢材“周期性需求”的理论:经济调整时期,国家都会加强投资以保经济增长,建筑钢材市场也表现为供不应求;而当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时候,市场又会出现过剩。建筑钢材供需矛盾的周期性会随着政策导向而变化。

    张晓刚透露,鞍钢刚刚恢复了一个曾经淘汰了的螺纹钢厂。“只花了1000万,8月中旬投产,产量很小,一年也就30万吨,意义主要在于调整一下结构,拿起一部分我们曾经淘汰了的产品结构。”

    但是,对于长材市场的潜在风险,张晓刚看得非常透彻。“一旦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向下的时候,这个需求马上就没有了。以后的生产情况主要要看市场,如果(螺纹钢的)价格还保持在一定水平,那么就继续生产

上一篇:钢铁业产能迅速恢复 重组开始提速

下一篇:钢协将推矿石统一指导价 否认遭发改委驳回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