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天津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天津分站 >> 本地资讯 >> 涨电价并不能解决电荒难题

涨电价并不能解决电荒难题

来源:东方早报 编辑:豫言 2011年06月01日 09:51:25 打印

导读: 自2002年“电网分离”的改革以来,电网企业赚取了上网电价与终端售价之间的垄断厚利,只要履行起电网系统维护职责便可实现旱涝保收,而将市场经营风险全部转嫁给了发电企业。

  “电荒”来袭,电价松动。国家发改委5月30日宣布,自6月1日起,15个省市工商业、农业用电价格平均每千瓦时上调1.67分钱,但居民用电价不变。

  发电企业亏损面扩大,而经济又处于通胀轨道之中,发改委在“两难抉择”中不得不谨慎而为。需要提及的是,电价选择性上调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求矛盾,但却无法一劳永逸,行政力量介入难免陷入“越调越尴尬”的困境。

  表面看来,近期各地投资规模扩容,使得今年前四个月全国用电需求同比增长12.4%。与此同时,各地旱情又直接导致水电站发电量萎缩。供求的此消彼长,加剧了“电荒”形成,国家电网公司相关人士预测,仅国家电网负责的26个省份经营范围内电力缺口就将达到3000万千瓦左右。然而事实却是,这是发电企业有意营造的一场“伪电荒”,其根本目的在于行涨价之实。照此而言,涨电价不仅无法真正缓解电荒,反而会造成加大恶性循环的市场风险。

  事实上,在我国电力供应结构中,火电仍然是绝对的“主力军”,占据了70%左右的份额;水力发电占20%左右。以此观之,尽管因天气原因,水力发电不足,但不会给电力供给带来重创。引发供电不足的幕后原因是火力发电机组大面积停工。中电联数据显示,今年4月底全国火电装机容量达到71721万千瓦,今年前四个月中有40%的时间未被正常利用,据此测算,全国可能有2.8亿千瓦火电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其实即便算上10%~20%的机组检修时间,也有7000万到1.4亿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处于非正常闲置。可见,目前市场中表现出的“电荒”完全可以通过电企增加供电来消弭。但遗憾的是,由于市场煤价接连攀升而计划电价却没有按照“煤价联动”机制进行调整,超过43%的火电厂2010年出现了亏损,今年一季度五大发电集团的损失已达到26亿元。成本与价格倒挂让电企陷入“越发越亏损”的尴尬,难免滋生消极怠工之情,要求主管部门松动电价成为其舒缓成本压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对于主管部门而言,简单的上调电价实则躲避了资源品价格的体制问题。事实上,资源品价格波及面较广,尤其受通胀因素影响更不可随意调涨,当下小幅上调非民用电价成为权宜之计。一旦进入夏季用电高峰,电企仍然会有涨价冲动,届时主管部门的调控难度必然会加剧。不可否认,舒缓电企经营压力,也可以从理顺电力系统内部分配着手。自2002年“电网分离”的改革以来,电网企业赚取了上网电价与终端售价之间的垄断厚利,只要履行起电网系统维护职责便可实现旱涝保收,而将市场经营风险全部转嫁给了发电企业。但一个现实问题是,如今电网企业已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以行政压力要求其向发电企业转移利润可行性不大。此外,如果政府以财政资金向电企政策亏损进行补贴,也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分配。说到底,以纳税人的钱维系低电价,相当于广大民众为高耗能用电大户提供了补贴。

  可见,目前电力市场体制问题非常突出,单靠一时的价格调整无法真正破题,只会加剧电力市场配置难题。促使电力体系良性运作的根本举措,还是在于让市场调节贯穿整个产业链条。短期看来,发电企业必然会根据成本利润核算调高电价,给宏观经济带来一定冲击,但放眼长远,市场化电价不仅会唤醒“用电有度”的节能意识,而且也会倒逼发电企业自觉提高日常管理、控制经营费用,以保证终端电价维系在合理区域。

  当然,为了减小电价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对经济层面的影响,主管部门可以选择在物价指数增速放缓时期逐步放手,以给市场一个适应缓冲期。但显然,这些体制问题绝非一次简单的调价所能够解决。(经济学博士  马红漫)

上一篇:电价上调 火电尚难走出业绩低谷

下一篇:淡季电荒为哪般 “软短缺”拷问谁?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