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摩擦仍将加剧 明年我国出口难有增长
来源:中国钢材网 编辑: 2009年12月01日 10:28:07 打印
日前,徐乐江指出,中国钢铁产业大规模国际化的时代还没有来临,主要原因:一是中国国内钢铁产业尚未完成产业集中整合;二是国内市场需求还未饱和,仍有增长潜力;三是中国钢铁下游产业还未实现规模化的国际发展。
因此,目前中国钢铁企业以控制原料为特征的国际化其实质是服务和服从于国内经营的。但是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中国钢铁产业的国际转移是必然趋势,仅仅是时间的问题。徐乐江预计,中国钢铁业将与中国制造业大规模国际化同步,预计在3-5年后。主要拓展区域包括东南亚、南亚、中东、南美、非洲等新兴国家和地区。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市场,当全球钢铁企业都将目光聚焦中国、觊觎中国市场的时候,中国的钢铁企业为什么要舍弃熟悉的本国市场还要走出去呢?徐乐江认为,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效率:通过国际化经营以规模优势及国内外协同优势,在全球合理配置资源,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增加企业盈利能力;增加弹性:通过国际化经营规避区域市场的风险,发现新的商机;强化学习:通过国际化发展获得钢铁生产的最新技术成果和全球化企业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
徐乐江强调,中国钢铁企业国际化的短期目标应该着眼于“学习”,中期目标应该着眼于“弹性”,长期目标应该着眼于“效率”。这是因为中国钢铁企业目前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经营,学习国际化经营的方法,获得经验和技术积累是首要的目标。而从长期来看,企业经营离不开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终极目标,即使中短期国际化经营不以盈利为目标,但这终究是不可持续的。中国钢铁企业的管理层必须妥善平衡这三大目标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