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郑州晴朗,但是南方地区确是雨水不断,严重影响了钢材的成交。
昨日,上海建材市场主流报价稳中下调10-20元/吨,二级优质品螺纹钢主流价位在3800元/吨,三级优质品螺纹钢主流价位在3860元/吨,大厂高线主流价位在4040元/吨。
由于市场依然偏空,加之南方雨水天气,昨日市场成交更显冷清。
昨日,河钢价格政策终于出台,其6月结算与7月出厂价格高线下调50元/吨为3950元/吨,螺纹下调250元/吨为4050元/吨,盘螺下调250元/吨为4050元/吨。调整之后出厂价格与市场售价已经极为接近,这也使得北京商户更具维稳动力。
到了周五,南方天气依然不好,商家心态略有不稳,预计今日市场主流报价将持续走低。
河北钢铁7月钢价普降
我国产量第二大的钢铁集团河北钢铁昨日出台7月订货价格政策,其中建筑钢材下调50-250元/吨,而板材大幅下调350-450元/吨不等。首钢昨日也出台7月份建筑钢材订货价格,每吨降幅从120元-230元不等。
此前,宝钢、武钢、鞍钢已经先后大幅下调了7月产品价格,三大钢厂的汽车板最大降幅都达到了千元/吨。业内普遍认为,钢价可能会继续下跌。
G20峰会力促复苏与新开端
6月26日至27日,全球最重要的20个经济体的首脑将齐聚加拿大多伦多,围绕“复苏与新开端”这一主题,就全球经济与金融体系的未来道路等问题展开高峰探讨。
分析人士认为,不断升级的欧债危机令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节外生枝,继续实施刺激措施与立即紧缩财政的立场在大西洋(18.65,-0.13,-0.69%)东西岸遥相对撞,甫一面世即连遭倒彩的“金融交易税”提议一次又一次被重新摆上台面……全球经济与金融体系已迎来一个亟需明确前进路径的抉择时刻。这次峰会可能是全球走出危机阴影进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步骤。
是否加快退出刺激政策
本次二十国集团(G20)多伦多首脑峰会是国际金融危机自2008年秋爆发以来的第四次峰会,有望在内容上呼应、继承前三次峰会特别是2009年9月匹兹堡峰会成果。
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柯马克此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去年的匹兹堡首脑峰会上,G20承诺“继续实施经济刺激计划,支持经济活动,直到经济复苏得到明显巩固”。本次多伦多峰会将在此基础上贯彻、深化“强劲、持续和平衡增长框架”,特别是针对当前全球经济的新局势做出必要且有针对性的调整。
然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自今春以来的突然升级和持续扩散,让G20多伦多峰会的作用无法仅限于“调整”的层面。针对如何确保经济复苏持续性,G20成员之间已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欧洲成员和东道国加拿大要求尽快整顿财政、大幅削减公共债务;美国则希望在其经济强劲复苏前其它国家不退出刺激计划,甚至能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增大刺激力度。这意味着G20多伦多峰会的任务已经从“调整”升级为“抉择”,峰会成果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全球经济重回正常轨道时的状态与健康程度。
分析人士称,很难说欧洲与美国的立场孰优孰劣。毕竟,欧洲宣扬的“高赤字、高负债将令公共领域产生新危机并再度侵害经济”,以及美国所言“不充分的经济复苏将使未来的政府负债重新高企”,在逻辑上都言之有理。二者的差异实质上是同一逻辑链条上策略范围的近与远以及动作空间的小与大。至于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还需要G20成员的首脑们为全世界做出精确、智慧的判断。
是否统一开征银行税
G20欧美成员之间的另一个主要争议点是,开征银行税是否应在整个集团内达成一致。
若将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的意见考虑在内,G20内部就银行税问题的立场可分为三个层次:日、加、澳等金融系统未在危机中严重受损的经济体拒绝开征任何形式的银行税;欧洲经济体站在另一个极端,不但要求征收银行税以避免再度让纳税人出钱救助银行,还希望推行“金融交易税”对现货外汇交易课征全球统一税收;美国的立场则处于二者之间,虽然为避免再度激怒纳税人而不反对银行税,却对“金融交易税”提议连声反对。
分析人士指出,“金融交易税”这一提议也可以理解为G20深化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可能手段之一。而相对于刺激政策退出和银行税问题上的巨大争议,达成金融监管改革全球共识是此次G20峰会可以期待的实质性成果之一。
德国《明镜周刊》6月22日发表评论说,应通过五个方面的改革避免全球金融体系再陷危机,其中包括控制银行规模和业务类型、提高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监控金融产品质量、强化针对对冲基金的监管及严格控制评级机构影响力。这意味着关于金融监管改革的具体内容不断丰富和细化,G20成员首脑料将在此问题上接受体力与脑力的双重考验。
商务部: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不意味外贸政策转向
就406个税号商品出口退税全额取消一事,商务部财务司负责人2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本次取消退税的406个税号,仅占海关税号总数的3%左右,2009年上述产品实现出口110亿美元,仅占当年出口总额的1%左右。取消其出口退税短期内可能会对市场产生影响,但应不会造成出口的大幅下滑,不会改变对外贸易发展的大局。
财政部于日前公布,自7月15日起,包括部分钢材、有色金属加工材、银粉、酒精、玉米淀粉、农药、医药、化工产品、塑料及制品、橡胶及制品、玻璃及制品在内的406个税号商品的出口退税将被全部取消。
记者了解到,早在去年底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商务部就提出要研究“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政策。而此后,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杨铁生也透露,相关部委在研究提出调整限制“两高一资”行业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建议,控制“两高一资”行业产品出口,抑制其市场需求。
虽然对出台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退税的政策早有预期,但此次政策变动力度之大却超出了市场意料。
这样“超预期”的调整是否会影响外贸复苏增长势头?对此,商务部财务司负责人表示,由于取消退税的产品所占税号和出口总额均不高,所以不会造成出口大幅下滑,也不会改变对外贸易发展的大局,长期来看将有利于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上述负责人称,此次调整只是为了确保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并不意味着国家外贸政策的转向,不代表外贸政策的“退出”。2010外贸工作主要着力点是“拓市场、调结构、促平衡”,保持外需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将是全年工作的重点。下一步,商务部部还将根据外贸出口形势,继续完善出口退税率结构,努力保持出口退税政策的连续稳定,争取为外贸发展创造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
“调整将有利于推进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上述负责人称,取消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体现了国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意图,有利于引导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档次;有利于引导企业提高精深加工程度,促进低碳排放、节能环保产品出口。事实上,此次出口退税调整剑指“节能减排”的意图很明显。据介绍,“十一五”前四年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了14.38%,但与“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相距甚远。作为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决战之年,通过各种手段全方面确保减排任务的完成毫无疑问成为各部委合力的方向。
中国铁矿石需求放缓 BDI创年内新低至2515点
5月份以来,波罗的海干散货综合运费指数(BDI)的连日下跌,再次将刚刚恢复增长的船公司推向尴尬境地。
昨天,BDI继跌破今年最低位后再创新低,报2515点,连跌十几日,累计下跌超过40%。三大船型指数也同时连跌多天,其中主要用于运送铁矿石的海岬型船运费指数(BCI)跌幅最大,报2898点,比前一天下跌72点,超灵便型船运费指数(BSI)报2143点,比前一天下跌20点。
此前的低位是今年2月15日创下的,当时BDI曾跌至2566点,随后BDI指数开始逐渐回升,5月26日,波罗的海干散货价格指数创下年内新高,涨至4209点,然后就开始急转直下。6月16日便跌破了3000点。
与此同时,租船价格也在持续滑落,自5月中旬起,海岬型船的现货日租金已累计下跌约五成,船舶经纪也开始忧虑下半年的租船市场。
进口矿石放缓
今年以来,不管是BDI上涨还是下跌,以运输铁矿石为主的好望角型船运费指数(BCI)的变动都是主要的推动因素。因此,多位业内人士均认为,中国进口铁矿石的减少也是此轮BDI指数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
自4月下旬开始,中国国内的钢材市场价格持续下跌,也迫使国内钢厂放缓了对铁矿石的采购力度。
海关的统计数据就显示,5月份我国进口铁矿石5190万吨,同比下降3.0%,环比下降6.2%,继4月份之后再次出现同比和环比双双下降。
此外,由于矿山企业对中国钢厂开出的“三季度”矿石价格还未完全获得钢厂的认同,矿山企业也开始选择惜售的方式以推动铁矿石现货价格能够攀升。一名国内的船舶经纪透露,目前淡水河谷公司将货运合约推迟执行,导致散货船的供求出现极大的差距。
除了铁矿石,随着美洲的谷物运输基本结束和印度进入雨季,支撑巴拿马型和灵便型干散货船的因素也在减弱,这两个船型的价格指数也出现下跌。
后期跌幅将放缓
中海集团一位高层对本报记者透露,按照行业普遍成本测算,大部分航运企业在BDI跌到2500点以下都将亏损,很多中小航运企业在BDI跌到3000点以下时就无法盈利。不过,他预计,由于中国对铁矿石等的需求在全年还是会有一定的支撑,并且航运价格下跌到一定程度租船活动也会重启,因此预计三季度BDI下跌应该不会太大,“全年BDI的均值应该在2500~3500点之间。”
“库存总有用完的时候,该进口的原料还是要进口。”南钢一位高层也对本报记者指出,目前大部分钢厂还没有大规模的减产,对铁矿石的需求自然无法减少。
不过,在今年下半年,船公司依然面临新船交付的压力。由于2010年和2011年将有大量新船投入使用,这也将对船运费率造成压力。
据国际航运咨询机构克拉克森的预测,2010年全球干散货海运量将增加6%,运力则增长11.7%,因此散货运价将承压。
对此,中金公司的报告预计,从长期来看,中金仍维持2010~2011年为行业低谷,BDI均值逐年降低的判断,年内指数将在1500~4500点之间大幅波动。
武钢8亿美元收购外煤 钢企海外开矿或成趋势
尽管由于受汇改和钢铁出口新政双重“利空”预期影响,饱受国际矿业巨头“绑架”的中国钢企依然在加紧迈出海外开矿的步伐,但这一次买的不是铁矿,而是煤矿。昨日(6月24日),《每日经济新闻》获悉,武钢集团获发改委批准,再度出资8亿美元海外收购莫桑比克煤矿40%股权。
双赢的买卖
最近一段时间,作为中国排名第三的钢铁业巨头——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武钢)频频在海外出手巨资收购资源性矿产。
昨日(6月24日),有消息称澳大利亚Riversdale矿业公司已将其持有的莫桑比克境内的赞比西(Zambeze)煤矿40%股份全部出售给了武钢,售价高达8亿美元。根据双方协议,武钢还将以每股10澳元协议价获得Riversdale公司全部8%的股份。
对于这笔巨额买卖,Riversdale矿业公司总裁迈克尔奥基夫(MichaelO'Keeffe)在一份对外声明中坦言,“通过和中国合作伙伴合资,我们获得了开发煤矿和买下赞比西煤矿部分产品的资金。”迈克尔奥基夫还表示,该协议估价全资购入赞比西硬焦煤矿的价值为20亿美元。
而此前,Riversdale在另一份公告中则表示,该集团还有权以市场价买下赞比西煤矿至少40%的焦煤产量,并有权买入另一个叫做孟加拉(Benga)煤矿至少10%的焦煤储量。
对于此次非洲收购,武汉钢铁集团表示,公司将充分利用开发莫桑比克的巨大焦煤资源,以保证其在广西的武钢柳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在巴西新建钢铁厂的基本生产需求。
关于武钢下一步海外收购计划,《每日经济新闻》致电武钢集团宣传部负责人白方,但对方以不方便为由婉拒采访。
海外寻煤或是趋势
世界范围内优质焦煤的供应将会日益短缺,这已经成为“业内普遍的共识”。为此,全球大钢铁企业纷纷开始加大海外购买煤矿股份的投入,以确保能够获取足够的煤炭资源来保证钢铁企业未来正常生产的需要,中国的钢铁企业自然也不例外。
中国钢铁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由于市场对优质焦煤需求量越来越大,虽然我国煤炭储量不算太少,但是优质炼焦用煤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缺乏的,“为了保证产业链的稳定,国内钢铁企业去海外寻找煤炭资源将会是一个趋势。”
中国南方某大型钢铁集团市场部负责人余先生也对记者介绍,截至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对国外焦煤依存度大概在25%左右,“国内很多钢铁企业在澳大利亚就拥有当地煤炭矿企的股份。”他还称,“我们不仅在铁矿石上面要逐步采取海外扩张战略,在煤炭资源上也要采取相应的战略,这是因为中国正在迅猛发展的经济。”
上述钢企负责人也坦承,随着我国钢铁企业在铁矿石和煤炭资源上对海外依存度越来越高,“我们对钢铁价格将越来越没有话语权。”
一位能源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每炼一吨钢差不多需要消耗300千克焦炭。由于国家对煤炭开采的控制逐步加强,这就导致煤炭供应总量下降。以前供大于求的行情很难出现,所以“生产需求不足的部分只能依赖进口。”不过,该分析师也表示,这有利于国家有效淘汰高耗能钢铁企业,“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钢铁企业将无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