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天津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天津分站 >> 本地资讯 >> 中国能源消费超美争论再起的背后

中国能源消费超美争论再起的背后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编辑:豫言 2011年07月25日 10:17:56 打印

导读: 中国忌言能源消费超过美国,不愿戴上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的帽子,或许是担心会给自己造成被动局面。可按照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现代化进程,不论在统计标准和误差上再怎样“锱铢必较”,也无法扭转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的趋势。

  时隔一年,有关中国能源消费是否超过美国的争论硝烟再起。

  这一次这样认为的不是国际能源署(IEA),而是英国石油公司(BP)。今年6月BP发布的《BP世界能源统计2011》显示,201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24.32亿吨标准油,超过美国22.86亿吨标准油的消费量,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

  中国方面此次没有出来公开回应。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2.5亿吨标准煤(按1吨标准煤折合0.7吨标准油计算),折合22.75亿吨标准油,比BP统计的数据少1.57亿吨标准油,同时也低于BP统计的美国22.86亿吨标准油的消费量。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网站今年6月公布的月度能源数据统计,2010年美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9.8万兆亿BTU(英热单位),折合24.5亿吨标准油,比BP统计的数据高出1.64亿吨标准油,同时也均高出BP和中国统计局对201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统计。看来,中国方面仍有理由不认同自己超过美国成为了第一大能源消费国。

  其实去年IEA公布的一项数据就将中国能源消费超美的话题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中国国家能源局和统计局认为,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折合成标准油为21.46亿吨。但IEA在正式发布《世界能源展望2010》时,认为中国2009年消费为22.65亿吨标准油,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

  IEA总干事田中伸男表示,IEA在统计时将中国农村地区传统常规生物质能消费也计入在内,而中国政府公布的数据未涵盖这一部分,由此将产生4%~5%的误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则表示,关于各种不同热值的能源产品如何换算,目前国际并无统一标准,也可能导致相关误差。如果按照5%的误差比例计算,21亿~25亿吨的误差范围为1.05亿~1.25亿吨,基本能涵盖各方公布的数据差值。

  其实误差在任何统计中都无法避免,剔除误差的影响,从大趋势上看,中国一次能源消费超过美国只是时间问题,而且这一时刻很有可能就在今明两年。

  中国忌言能源消费超过美国,不愿戴上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的帽子,或许是担心会给自己造成被动局面。可按照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现代化进程,不论在统计标准和误差上再怎样“锱铢必较”,也无法扭转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的趋势。虽然目前在统计方法和单位换算上,国际上也还未达成共识,中国方面对此可以据理力争,但笔者认为,中国应将更多精力放在如何破除资源瓶颈、调整能源结构,对内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可持续性、对外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治理,与其他国家共享全球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利益上。

  当然,对于确有歪曲事实之处,中国应该进行有理有据的回击。比如根据BP的数据,2010年美国依然保持着“世界石油消费之王”的称号,全年消费石油8.5亿吨,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21.1%,几乎为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消费量的两倍。而EIA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原油进口4.58亿吨,为当年中国原油进口量的1.9倍。因此,不论是从石油消费量、进口量还是占全球石油消费的比重来看,美国的分量都要远超中国,所以将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或波动怪罪于中国,实在让人难以信服。

  对于借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而强制要求中国减排二氧化碳的论调,中国也有足够理由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从人均来看,目前中国每人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美国的1/4左右,为欧盟国家的60%左右;从历史来看,在1750~1950年以西方工业革命为主的200年时间里,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占95%;从经济结构来看,中国在2009年夺得全球出口的“冠军”,2010年实现货物出口15779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出口7403亿美元,约占当年中国GDP的13%。

  中国不仅历史排放少,人均排放低,而且作为“世界工厂”以自己十分之一强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近一半的出口向全球供应生活、生产必需品,即中国相当一部分产品输到了国外,二氧化碳排放却留在了国内。因此,如果按照人均排放和单位消费终端产品排放计算,中国也不应承担和发达国家同样的减排责任。

  能源安全已是全球问题,没有全球的能源安全就没有单个国家的能源安全,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治理,加强和油气生产国及其他油气消费国的交流与对话,同其他国家共享全球能源资源,将是中国作为全球能源消费大国的根本途径。

上一篇:浦项钢铁二季度营利同比降17%

下一篇:楼市深度降温已是大概率事件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