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平稳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调整结构。要继续深入贯彻实施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突出抓好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工作。对于做好当前原材料工业重点工作,陈燕海提出了八方面的要求。
一是密切监测分析行业运行状况。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的调查研究,加大对主要运行指标的监控分析力度,了解掌握企业投资、生产、库存、销售、进出口等方面的动态信息,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二是坚决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8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其中有七个属原材料行业,包括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多晶硅、煤化工、化肥)。总得讲,原材料工业抑制产能过快增长、淘汰落后的任务比较重。因此、全国原材料行业管理系统都要行动起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对上述产能过剩行业做到:严格市场准入、强化环境监管、严格依法依规供地用地、实行严格的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建立信息发布制度。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抑制钢铁行业重复建设、促进钢铁行业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
三是编制鼓励、支持和引导钢铁、有色金属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这两项工作是钢铁、有色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要求我部牵头完成的任务。已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7部门开展了工作,争取与部制定的鼓励兼并重组意见相配套,年底前发布实施。兼并重组是钢铁和有色金属工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我们正努力研究相关政策措施,力求有所突破。
四是抓好技术改造工作,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技术改造是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各地原材料工业管理部门一定要加强技术改造项目管理,抓好项目的督促检查,跟踪了解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到位和国家资金使用情况,检查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情况及项目实施效果。继续做好技术改造项目前期工作。按照“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认真做好明年技术改造项目储备和审核工作。
五是推动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要按照国务院和有关原材料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抓紧制定淘汰落后的进度计划,定期公布淘汰企业名单,加强督促检查。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与国土资源、财政、金融、环保、工商、质检、安全监管等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明确各级地方政府淘汰落后的主体责任。配合有关司局加快研究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妥善解决职工安置、企业转产、债务化解等问题。
六是统筹考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进出口协调工作。研究制定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分类细则,鼓励高端产品出口,限制一般加工产品出口。针对部分石化、钢铁、有色产品进口增加过快的问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采取反倾销等贸易措施。要下大力气规范铁矿石进口秩序,引导铁矿石流向,推动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和淘汰落后。牵头研究并汇总公布符合准入条件的钢铁企业名单。有关研究并公布符合准入条件钢铁企业名单工作,我们要做专项布置,当务之急是摸清本地区钢铁工业的家底,对本地区钢铁工业的企业数、产能、产量、品种、产销、矿石来源等做到心中有数,要努力做到下一步有关政策下达后,要使所有企业在政策面前平等,最大限度的保障政策的覆盖面,最大限度的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七是做好稀有金属协调工作,强化稀有金属管理。继续做好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管理相关工作,加强对各地稀有金属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督查,促进稀有金属行业健康发展。
八是继续开展规划、政策和标准制定工作。启动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思路研究,为制定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做好前期工作。制定高强度钢筋发展规划、稀有金属发展规划、煤制烯烃生产力布局规划,发布黄金、稀土等工业发展规划。加快原材料产品标准制订和修订,抓紧研究制定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公布符合《铝行业准入条件》企业名单。
会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郑立新主持。原材料司副司长高云虎宣讲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原材料工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各地工业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