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天津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天津分站 >> 本地资讯 >> 济钢国产化采购半年省下3200余万元

济钢国产化采购半年省下3200余万元

来源:新华网 编辑: 2009年07月25日 08:46:02 打印
)“转炉除尘风机上的大型转子,以往都是从德国、英国进口,每件143万元,现在采用上海鼓风机厂的产品替代,每件节省91万元。”济钢集团装备部计划科科长张厚介绍说。今年以来,济钢集团大力推行进口设备、备件、材料国产化替代改造,仅上半年就降低采购成本3200余万元。

    长期以来,为保证钢铁生产的高效、安全、稳定,对关键部位的设备、备件和材料采购,济钢供应部门往往青睐质量好、信誉高却价格昂贵的进口产品。加上部分国产备件材料质量差,形成了采购环节排斥国货的“崇洋”心理,造成采购成本居高不下。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济南开始改变这种盲目依赖“洋货”的采购模式,提出了50%的进口备件材料实现国产化替代改造的目标。

    据济钢装备部副部长高岩军介绍,济钢对进口备件实施国产化改造,并不是简单地把进口货变为国产货,而是根据生产工艺的实际情况,在充分技术论证的基础上,按照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由单件到整机的步骤,本着“备件使用效果最优化”和“设备运行费用最低化”原则进行。采购供应部门制订了国产化替代方案,通过网上询价、规范招标,货比三家,优中选优,确保备件材料的先进性、可靠性、经济性。燃气发电厂燃机使用的火焰筒、过渡段原来由美国GE公司生产,每年需要242万元的备件费,经国产化替代后,节约了94万元费用。中板厂由使用进口轧辊改为国产轧辊,每支成本从80多万元降低到22万元,该厂反映质量等同于进口产品。今年上半年,装备部实施国产化备件替代达43项,同比降低2600多万元,降低率67.6%。

    国产化替代进口还转变了采购部门的固有观念。材料处机电部经理段伟国深有感触地说:“从价格上对比,进口的轴承平均比国产轴承要高5到6倍;从服务来看,由于进口轴承的供应商在国外,他们到现场的售后服务时间比较长,一般都在1到2周,而我们国内供应商一般在两到三天内就能到达现场,为现场服务提供了很大方便。”材料处本着抓大不放小的原则,主要在轴承、化工、电缆、油料等几大类材料方面进行国产化替代。尤其是轴承,品种、规格多,使用量比较大,他们对5个型号进口轴承进行国产化替代,共计570套,节约成本199万元。在中板厂、中厚板厂,原来给产品印标志用的喷漆和稀料都是进口丹麦产品,每月大约使用3吨左右,国产化替代后,价格降低了50%,供应周期缩短了3个月,产品质量也达到了使用单位的要求。今年上半年,济钢材料处通过国产化替代,降低材料采购成本660多万元。

上一篇:中小企业不活,就业之路不通

下一篇:国际油价7个工作日涨10% 成品油批发价维稳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