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近几年来,钢铁企业纷纷加大了节能减排的力度,开始建立循环经济流程。“十一五”期间,宝钢、鞍钢等企业用于节能减排的投入都超过40亿元,单位GDP能耗和排放量逐年下降。2009年纳入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比上年同期下降1.74%;吨钢耗新水比上年同期下降12.75%,外排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比上年下降19.66%,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外排总量比上年下降4.9%,工业烟尘外排总量比上年下降7.87%。节能减排稳步推进。
综合来看,钢铁行业技术进步、循环经济发展、节能减排等方面市场的调控作用比较明显,进展也较快。但产业合理布局、企业联合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则由于体制机制的障碍、利益分配难以协调等因素进展缓慢,成为制约我国迈向钢铁强国最直接的因素。
历史总是螺旋式前进的。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在发展钢铁工业的同时为人类生存的世界创造更加洁净美好的环境;我们必须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力争用更少的资源创造更加丰富的高质量钢材,实现钢铁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突破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树立全局和大局观念,合理布局钢铁工业,推动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
有专家指出,如果绝大多数钢铁产业都能布局在沿海沿江,如果能够出现几个主导行业发展的超级钢铁企业,如果这些超级钢铁企业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和管理创新能力,如果能够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建立起循环经济工艺流程,如果能与上游原料供应商和下游用户建立起充满活力的、实现共赢发展的产业链……一个崭新的钢铁强国必将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薛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