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天津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天津分站 >> 本地资讯 >> 调控政策预测屡屡踏空玄机何在

调控政策预测屡屡踏空玄机何在

来源:证券时报网 编辑:豫言 2011年06月29日 09:07:18 打印

导读: 很明显,央行对货币政策的调整完全是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需要来操作,其政策本身并无固定的规律性,根据央行前期政策行为来预测下一步政策,完全是主观地把央行的政策行为放到路径依赖的轨道上,低估了央行决策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这是市场预测政策屡遭落空的原因之一。

  在通胀形势不容乐观的6月初,随着端午小长假来临,各方机构纷纷预测小长假央行会加息或提准,但央行并未如市场普遍预期的那样在此期间加息或提准。随后,在端午之后又一个周末来临之际,市场又广泛预期央行将有所动作,但这一预期再次落空。在笔者看来,市场预测政策之所以屡屡踏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市场无视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进入2011年以来,通货膨胀预期强烈,即使1至4月份央行收紧货币之后,通胀预期依然未减,这给市场预测货币政策将有所动作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由于预期5月份通胀数据依然很高,那么央行在端午小长假加息或提准就似乎理所当然,这也符合“一月一提准”和“隔月一加息”的节奏,市场做出这样的预测无可厚非,但是央行为何按兵不动呢?自央行2010年下半年以来采取收紧货币政策以来,经济形势已逐渐发生变化,经济明显出现放缓迹象,而且在世界经济复苏形势依然不明朗、一些重点发达国家依然采取宽松货币政策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央行如果进一步采取紧缩政策,那么其负面作用是不可小视的。

  大量市场观察者和投资者之所以预测政策屡屡踏空,就是因为他们太过于聚焦于单一经济数据,眼光只局限在通胀上,以为只要控制了通胀,中国经济的一切就会万事大吉。而且,这些市场观察者和投资者过度沉浸于股票市场的短期甚至超短期预测,以及短线甚至超短线操作,他们离市场过近,他们的眼睛过于紧盯货币政策(因为货币政策是影响市场最直接的政策之一),因而无视其他经济指标的变化。

  其次,市场无视政策转向的信号。就在端午小长假的前一天 6月3日,央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其中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为保证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明确向市场表明央行不会再像前期那样频繁收紧货币了。这么明确的政策指向,却为市场所忽略,市场对政策转向的信号如此反应迟钝,对政策预期的踏空就不足为怪了。

  再次,市场低估了央行的智慧。宏观经济政策四大目标是实现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其中物价稳定、控制通胀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通胀压力逐渐加大,央行多次采取加息和提准的措施抑制通胀升温,特别是今年以来,央行保持了“一月一提准”和“隔月一加息”的货币政策操作节奏,为市场所广泛认同。于是,基于5月份CPI预期和前期货币政策的调整节奏,市场做出了端午节假期央行将加息或提准的判断。但是,央行并未有所动作,出乎市场预料。

  很明显,央行对货币政策的调整完全是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需要来操作,其政策本身并无固定的规律性,根据央行前期政策行为来预测下一步政策,完全是主观地把央行的政策行为放到路径依赖的轨道上,低估了央行决策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这是市场预测政策屡遭落空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央行之前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是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做出理性判断基础上做出的审慎决断。无论是加息还是提准都是对宏观形势综合判断的结果。

  6月14日国统局宏观数据发布后,央行宣布将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被认为出乎市场预料,实际上这是在市场强烈预期基础上,在5月通胀达到5.5%的情况下,央行被迫做出的选择。若出乎市场预期,说明市场还没有真正领会央行政策的意图。也正由于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对政策预测的踏空可能还会重演。

  市场参与者或市场观察者都应该更多地关注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变化,靠市场太近或者过于看重短期预测和短线交易行为都很难把握大势,也很难准确预测政策的操作点,这不仅导致对政策预测落空,而且也易导致股市大起大落,是市场不稳定的根源。这也是广大投资者和管理层都不愿看到的。

上一篇:美出口管制新规将中国排除在外

下一篇:两涉嫌数据泄密人员姓名曝光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