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我国取消部分
农产品及工业品的出口暂定关税,并对化肥及化肥原料的出口关税进行调整
当前国际经济仍受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全球需求萎缩趋势并未改变,此时调整出口关税,有助于降低出口企业成本,对稳定外需有促进作用
继本年度第三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后,中国政府为应对外需不振,再次使用结构性宏观调控政策来促进尚未恢复的出口。
6月22日,中国财政部官方网站发布消息显示,自2009年7月1日起,我国对部分产品的出口关税进行调整,取消部分农产品及工业品的出口暂定关税,并对化肥及化肥原料的出口关税进行调整。
专家表示,当前国际经济仍然受到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全球需求萎缩的趋势并未改变,在这种背景下对部分产品出口关税进行调整,有助于降低出口企业成本,对稳定外需有促进作用。
根据财政部通知显示,我国将从7月1日起取消小麦、大米、大豆等粮食产品以及硫酸、钢丝等工业品的出口暂定关税,降低微细目滑石粉,中小型型钢,部分氟化工品,部分钨、钼、铟等有色金属及其中间品等产品的出口暂定关税。同时取消黄磷、二元复合肥等产品的特别出口关税,对黄磷继续征收20%的出口关税,对其他磷、磷矿石继续征收10%至35%的出口暂定关税,对合成氨等化肥产品统一征收10%的出口暂定关税。
另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同比下降25.9%,累计同比降幅比前4个月加深1.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降幅加深5.9个百分点。5月27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进一步稳定外需的6项重大措施,强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外部需求萎缩导致出口减少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困难,在立足扩大内需的同时,要千方百计稳定外需。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教授安体富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一段时间以来接连上调产品出口退税,这对稳定外需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一般来说,出口退税调整的效果并没有直接调整关税那么大,下调关税可以更直接地扶持出口企业,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表示,我国外贸行业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这次的调整应该说考虑到了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动用更加有效的关税工具,在继续支持劳动密集型产品、高科技产品出口的同时,降低了中西部地区相关企业的经营成本,显得更加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