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依靠融资方式创新,化解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融资难点,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住房问题。
天津保障住房建设投资公司近日计划投资125亿元,专项用于13个融资难度较大的城中村改造项目,解决6万5千户居民搬迁住房。
铃铛阁(音“搞”)是红桥区危陋平房密集区,5560户居民中有60%居住面积不足15平方米,过去由于拆迁成本大,区级政府融资能力有限,拆迁工作进展缓慢。
天津市红桥区铃铛阁地区槐树胡同七号院居民宋金恒:“来过好几拨开发商,说是来拆迁,后来也没拆成。”
2009年,天津市在全国率先成立保障住房建设投资公司,这家非营利性公司由天津市政府和10个区的城投公司共同出资,以拆迁地块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向银行申请银团贷款融资,专项用于市区所有危陋房屋的改造。对不能实现自身资金平衡的拆迁项目,通过多个地块综合平衡的手段,解决资金缺口问题。融资方式创新带来的银团贷款,使铃铛阁等5个危陋房屋拆迁项目顺利启动。
为了让拆迁户中的困难群众也买得起房,保障住房建设投资公司会同各区县制订了有针对性的帮扶补助办法,进行“托底”补偿。
天津市河北区小王庄拆迁户张平:“托底安置给了我20万,提前搬家奖励了我1.8万,又给了我4个月的租房费,一共是22万多,我添了3万块钱就住上了50多平米的新房。”
按照新的投融资模式,天津计划在3年时间内,基本完成中心城区46个城中村的改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