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天津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天津分站 >> 钢厂资讯

钢铁业自主创新是转型升级的原动力

来源: 编辑:薇薇 2012年9月12日 14:36:22 打印

  “十一五”以来,钢铁行业技术进步体现在哪些方面?面对技术封锁,我们应如何建立、完善自主研发体系?……针对行业科技领域的诸多问题,在钢铁工业科学技术大会召开前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继民接受了《中国冶金报》记者的采访。他表示,“十二五”期间是中国钢铁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加快技术进步、进行自主创新是行业、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原动力。

  记者:中央曾表示,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在近些年的快速发展中,钢铁行业在科技进步和创新上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您看来,“十一五”以来的近7年时间里,钢铁行业技术方面最大的几个“闪光点”在哪里?

  朱继民: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整体装备水平大幅提高,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11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1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炉生产能力所占比例约65%,3000立方米以上高炉达33座;100吨及以上炼钢转炉生产能力所占比例约63%,大部分企业已配备铁水预处理、钢水二次精炼设施,精炼比达到70%,轧钢系统基本实现全连轧。宝钢、鞍钢、武钢、首钢、马钢、邯钢、太钢、兴澄特钢、东特大连基地等企业新建的大型化装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工艺配备已实现了现代化、高效化、自动化炼钢生产模式。

  二是品种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产品质量明显改善。我国钢铁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大部分品种自给率达到100%,部分钢材产品的实物质量达到或接近欧盟、日本等国外先进实物质量水平,国民经济亟需的关键钢材品种开发也取得长足进步。钢铁行业生产的高强建筑用钢板、抗震建筑用高强螺纹钢筋、航天器用合金材料、高性能管线钢、大型水电站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高速铁路用钢轨等高性能钢铁材料有力支撑了相关领域的发展,保障了四川灾后重建、大型场馆、西气东输、三峡工程、京沪高铁等国家重大工程及国家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是节能减排成绩突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在国家出台的《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措施的引导下,钢铁企业持续增加在节能环保领域方面的投资,推广应用了余热余压利用、能源管控中心、干法除尘、废水再生利用等一批切实有效的节能环保技术措施。2011年,我国钢铁行业吨钢综合能耗为601.72千克标煤,比2005年降低了92.42千克标煤,降低了13.3%。

  四是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行业已经基本实现了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连铸、轧钢等各主要工序主体装备的国产化;具备了自主建设和运营世界一流水平的千万吨级钢厂的综合能力,鞍钢鲅鱼圈、首钢京唐、宝钢梅钢宽带钢冷连轧机组的自主集成、自主建造,标志着我国钢铁工业自主设计、制造、工程建设和掌握运用新技术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五是钢铁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到2011年,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拥有科技机构230个,科技机构人员总数为45277人,其中博士生868人、硕士生4461人、高学历人员的比重逐年增加。我国钢铁工业已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6个、工程实验室5个、工程技术中心12个、工程研究中心10个、企业技术中心33个、创新型企业17个。基本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大学、研究院所及下游用户共同参与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自主开展技术创新的能力。

  记者:近些年来,钢铁工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朱继民:技术进步的作用首先体现在我国摆脱了大量钢材依靠进口的局面,目前我国国内钢材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提高到98%。比如,时速350公里、380公里高铁用钢轨全部实现国产化;油气管线建设中所需要的高等级X80管线钢已实现国产化,在此基础上,X100、X120已研制成功;双相钢、复相钢、相变诱发塑性钢和马氏体钢等先进高强度汽车用钢产品批量用于国内高等级汽车,其中800MPa级别冷轧和镀锌汽车板已实现批量供货,1200MPa、1500MPa级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改写了知名品牌汽车用钢板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

  其次,钢铁行业推进自身结构调整的同时,促进了其他产业的升级。汽车用钢国产化为汽车的轻量化奠定了材料基础,抗凹陷性能和装饰性能皆优的A类家电面板广泛用于各类家电产品。而节镍或无镍的铁素体和双相不锈钢已占国内不锈钢产量的30%以上,T4003不锈钢研制成功并首次应用于铁道货车车辆,大大提高了车辆寿命。

  其三,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增强,这种能力不但体现在钢铁产品上,也体现在成套工艺技术装备的输出能力和水平上。目前,我国已向巴西、土耳其等国家出口高炉、转炉、热连轧、高线、小型连轧等成套工艺装备若干套。

  其四,钢铁行业的自主创新对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这一方面体现在钢铁生产流程的节能减排上,如吨钢耗新水已从2005年的8.6m3,降低到2011年的3.88m3;吨钢二氧化硫排放已从2005年2.83kg,降低到1.53 kg。另一方面,还体现在减量化用钢上,若增加Ⅲ级及以上螺纹钢筋的消费,可实现节材10%~15%以上;在汽车领域,高强度钢材的使用也使汽车轻量化成为可能。

  2012年,宝钢集团、河北钢铁集团、首钢集团、武钢集团、沙钢集团、鞍山钢铁集团、新兴际华集团7家钢铁企业入围世界500强,比2011年增加两家。我国一些钢铁企业已经在国际钢铁行业里有了一席之地。

  记者:长期以来,我们利用后发优势,通过引进实现了技术上的进步。发展到目前这一阶段,随着国内外差距的缩小,我们面临着买不到或很难买到技术的现状。在多年引进技术的思维体系下,我们应如何建立、完善自主研发体系?

  朱继民:从行业来看,我们应该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基础上,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制和机制,发挥各方的积极性和特长,促进钢铁工业国家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高效钢材应用示范等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

  从企业来看,应鼓励钢铁企业制订相应创新人才战略,完善并落实人才培养、奖励、评价机制,激励行业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通过创新实践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快创新领军人才的培育,确立行业科技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建立行业专家人才库,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另外,在国际科技合作上应出台导向性扶持政策,鼓励钢铁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多种方式的国际科技合作。有条件的钢铁企业要积极参与国际间的产业重大基础技术、前沿技术的联合研发活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创新经验。

  记者:目前,钢铁行业面临的经济环境不容乐观。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企业的科研积极性有所下降。钢协已经或将要采取什么措施,引导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工作?

  朱继民:由钢铁行业组织完成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品质特殊钢技术开发》项目于2011年顺利通过验收。该项目突破了低镍铁素体不锈钢板带材、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关键锅炉管材、节能微合金非调质钢棒材、高品质模具钢锻材和粉末冶金高速钢复杂型材制造等品种及生产工艺成套关键技术,开发出高品质特殊钢新品种、新工艺、新装备、计算机软件等42项,为调整我国特殊钢产品结构,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高性能、高质量特殊钢材的急需奠定了基础。

  另外,由钢铁行业组织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建设》项目中的15个课题已全部完成验收。相关成果已在首钢京唐钢铁项目中得到应用,对首钢京唐的建设和生产起到了重要技术支撑作用。一些关键技术,例如超大型高炉工序系统工艺技术、高炉炉顶余压发电(TRT)配干法除尘技术、转炉煤气干法除尘及回收技术、焦炉高温高压干熄焦技术、烧结机烧结工序余热余能利用技术、一包到底式钢包快速周转技术、铸轧一体化节能技术和综合能源管理技术等多项可循环钢铁流程技术等已开始在行业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较好成效。

  按照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章程有关规定和钢铁行业科技发展需求,协会将进一步加强行业科技工作,积极发挥组织、协调和服务的功能,在行业、企业技术进步、科技创新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正在制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关于加强行业科技工作的意见》及相关工作办法,将于近期公布实施。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