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天津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天津分站 >> 钢厂资讯

宝钢集团公司八钢扭亏增盈协同支撑工作系列报道之一

来源: 编辑:蓝雨 2016年11月14日 13:33:34 打印

  从2015年上半年到现在,一系列看似“不可能实现”“难以完成的任务”在八钢被一件件攻破了、实现了:疆内煤使用比例达到95%、吨铁成本下降300元、吨钢设备故障损失下降54%、存货资金占用压缩六成多、存货周转天数减少90天、内部质量损失同比下降47.1%,质量异议件数同比下降73.5%、理赔额下降82.9%,成功开发中厚板Q420GJD、Q460GJD高层建筑用钢、冷轧B280VK汽车结构钢、42CrMo紧固件优钢等新品种……

  特别是进入2016年,八钢实现大幅减亏,铁钢材全工序成本降低近500元/吨,钢铁板块已模拟实现现金流为正,一种久违的自豪感重新激荡在八钢人心中。

  同样,和八钢的兄弟们在一条战壕里共同奋斗了一年半的集团公司扭亏增盈协同支撑团队的队员们也是万千感慨:回首过去的500多个日日夜夜,今天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是那么的不容易,那么难以忘怀。

  刻不容缓,全集团行动起来

  2014年,一向艳阳高照的疆内钢铁市场骤然变冷,钢价的持续下跌让八钢猝不及防,八钢出现了建厂60多年来最大的一次亏损。铁矿石价格突降,原燃料、在制品库存高企,物流成本上升……更让八钢雪上加霜。这一年,在集团公司的指导下,八钢更加努力,南疆公司实行低成本低负荷经济运行。同时,开展总部瘦身计划、推进协力岗位回归。然而,不断恶化的市场形势无情地吞噬着八钢人的努力和付出,到了2015年初,情况依然没有好转,八钢成为集团内亏损最严重的子公司。八钢告急,需要集团更有力的支撑!到了全集团一起动脑筋想办法的时候!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针对八钢的困难,集团公司提出,“要眼睛向内、手心向下找自身原因”。这次支撑不是人力物力上的输血,而是要帮助八钢找到症结,依靠八钢广大员工,发挥八钢的主体责任,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应对寒冬、走出困境。

  从最开始,集团公司就为协同支撑工作定调——“嵌入式支撑,项目化管理”。2014年底,在与八钢展开多次沟通交流后,集团公司确定了九大协同支撑项目,同时,在集团内部开展了对八钢支撑工作的多次宣贯动员,以宝钢股份为主在集团内各单位、部门展开选拔骨干人员的大行动,迅速集结起一支精干高效的协同支撑团队。

  协同团队常驻支撑

  2015年3月7日,陈德荣亲自把由18名常驻人员组成的集团公司扭亏增盈协同支撑工作团队送到了八钢。协同支撑工作团队要用两年的时间协同八钢降本增效、扭转亏损局面,实现转型升级、变革求生,每一个协同支撑团队成员、每一个八钢员工都能够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压力。

  但此时,八钢人的内心既有期待又有疑惑。其实,从2007年八钢进入宝钢集团后,交流支撑就没有间断过,技术先进、管理严格,八钢人打心里认可,但当下面对的是异常严酷的市场和一个严重亏损的老企业,集团的支撑有没有新的内涵,接不接地气,会不会水土不服,能不能真有成效?八钢人心里打着鼓。在协同支撑团队入驻的动员会上,协同支撑团队和八钢中层管理人员各自坐在会场的一边,陈德荣当即要求协同支撑团队成员,不是做教练、不是督战,先要做学生,要和八钢的干部员工捆在一根绳上、趴在一个战壕、站在一条船上。为了让协同支撑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肖国栋等八钢领导班子成员亲自挂帅主抓协同支撑项目。八钢总经理魏成文到任后对协同支撑工作高度重视,指出,“不仅要解决生存问题,还要生存得更好”,从体系上进一步加强支撑。

  兵贵神速。支撑团队知道,要想在两年时间内完成既定目标,必须迅速做出业绩,赢得八钢人的信任。第一步,就是全面准确掌握情况,精准立项、精准支撑。一入驻八钢,支撑团队立即开展对接工作,通过三级对接,团队成员对实际情况和项目开展有了直观的认识。现场告急,希望支撑团队为现场降本增效打开突破口,支撑团队就迅速组织宝钢股份、宝钢不锈等的29名专家到现场展开全面诊断,在准确把握现场的困难情况后,在原有九大项目的基础上完善形成十大钢铁协同支撑项目、44个子项目,并归纳为提升现场制造能力、提升营销能力、优化管理体系、人力资源优化四大项目群。每个项目均由协同支撑团队成员和八钢成员共同组成责任团队,有任务、有目标、有责任、有绩效。万事开头难,接下来必须找准突破口。协同支撑团队总代表、八钢纪委书记朱建春提出,把最紧急、最有效的工作排在最前面。

  提高疆内煤比例,

  把铁水成本先降下来

  当时,八钢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铁水成本居高不下。钢铁企业,炼铁成本占生产成本的七八成,原燃料成本又占了炼铁成本的大头。2014年,八钢尝试自己推进配煤配矿项目,以价格低廉但热态强度相对较低的疆内煤替代成本较高的优质疆外煤,但项目总是走一步退两步。值此关键时刻,陈德荣的一句话给大家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开展技术创新,从‘精料’转变为‘经料’”,从源头上提高成本竞争力。”

  八钢炼铁分公司副总经理许晓兵坦言,“八钢2500立方米高炉一直执行宝钢标准,吃的是‘精粮’,要改吃‘经(济)粮’,不但宝钢股份没有尝试过,就连教科书上都找不到先例”。大多数人认为目标定得太高,够不上。上面领导急,下面压力大,而员工内动力却不足。

  协同支撑团队将“优化配煤配矿水平,降低铁水综合成本”作为十大项目之首,决心和八钢人一起先拿下这块高地。2015年配煤配矿项目的重点工作就确定为攻关煤种选择及高炉稳定难题。项目推进的难度可想而知,有的员工甚至对项目目标本身提出了质疑。支撑团队常驻人员和八钢员工在现场一遍遍地试,中央研究院炼铁所技术人员在上海一遍遍地做实验,铁区专家先后8次到八钢指导工作。推进会由过去一个月一次改成一周一次。2015年11月,高炉配煤配矿取得突破性进展,高炉铁水成本大幅下降,八钢上下为之一振!截至目前,高炉疆内煤配比最高达到95%,2015年经集团审计配煤配矿项目效益4.66亿元。经初步计算,今年1至8月份已实现累计降本效益2.79亿元。

  1750热轧的浴火新生

  1750热轧是疆内唯一一条热轧产线,员工眼中的“印钞机”,它记录着八钢曾经的辉煌。但从2013年开始,设备状态持续下滑、故障频发,最糟糕的一个月,故障时间达到153小时。到了2015年上半年,部分设备几近瘫痪,产线无法顺畅运行,产品质量下降,直接影响公司效益。八钢人无奈地戏称,“过去一天赚辆桑塔纳,现在一天赔辆平板车”。热轧厂设备点检作业长邸睿对那段时间的印象特别深,“产线上天天加班,天天挨批,每月的奖金只有几百元”,自己像个救火队员,顾头顾不了尾,忙得没有效果,干得没有心劲。销售部门对口热轧的营销人员也苦不堪言,一个又一个质量异议时刻等待着他们去处理。

  八钢热轧产线设备精度劣化牵动着八钢和集团的心。协同支撑团队入驻后,就把热轧定位为重点支撑单元。2015年4月,支撑团队便把“完善设备管理体系,恢复设备功能精度”支撑项目确立为重点项目,其中9个子项有8个针对热轧产线。但一开始项目总监、常驻支撑人员李林却感到使不上劲。无论自己多么努力,八钢的技术人员大多闷声不响。问题出在哪里?李林带头自掏腰包请大伙儿吃饭。吃了两顿饭,大伙儿开始讲心里话了,“你们支撑团队会不会干两天就走了,留下一堆工作给我们”……有人索性给李林出考题,“热轧卷取机故障率很高你能解决么?”……原来,八钢的兄弟想看看,支撑团队的队员到底有几把“刷子”。“不蒸馒头争口气”,李林憋着一股劲儿,“行不行,现场见”。他一连几天盯在现场,在协同支撑团队总代表的支持协调下,请来了宝钢股份热轧工艺和设备专家当“后援团”。几经努力,问题解决了,大伙服气了,支撑措施顺利推进起来。

  热轧项目也牵动着集团公司领导的心。2015年6月1日,徐乐江去八钢就亲自来到热轧现场,和大家一起谈症结找问题,理出了十条改进要求。“我还会来热轧,看现场变化了吗,生产顺了吗,员工都满意么?”徐乐江离开前留下的话,让支撑工作压力山大。

  这之后,八钢员工和支撑专家一起紧抓核心问题攻关。更让员工们感动的是在协同支撑团队的综合策划下,经过半年多的准备,2015年10月,热轧厂开展了历时14天的年修,彻底解决了困扰生产的核心问题——粗轧牌坊腐蚀,影响设备精度的300多项关键问题被一项项清除。如今,故障频发产线获得了重生,故障时间下降到每月8.36小时,废钢率从最初的每万吨2.9块下降到0.6块,各项指标走在了国内同类产线的前列。

  在冷轧,“优化八钢品种质量,提升产品竞争力”协同支撑项目组也和八钢员工一起劲头儿十足地工作着。针对机组板型改善能力不足,冷轧现场新上了重卷机组拉矫机设备,这是大家多年渴望的设备,直接带动了产品质量的提升。“生产顺畅了,加班少了,质量提升了,收入增加了一大块”,现场员工们感到支撑团队的能力强、路子对、方向准,眼前正在发生的变化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八钢三年脱困的目标不再遥远,只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付出努力,它就会成为现实”。

  经集团审计确认,2015年,八钢协同支撑项目创造了8.95亿元真金白银的效益,今年1至8月份,经初步测算,降本效益已达7.74亿元。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嵌入式支撑,项目化管理”,八钢干部员工切身感受到协同支撑团队带来的全方位的影响,发自内心地参与其中,并逐步成为协同支撑工作的主角、扭亏脱困的生力军。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