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相关负责人3日在上海表示,中国钢铁市场已进入收缩回落区间,反映钢铁行业需求变化的新订单和出口订单指数降到2005年以来的最低值。但中国钢铁市场具有长期发展的巨大潜力,国家稳定经济一系列政策对钢铁市场的效应将在今年二季度以后逐步显现。
3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西本新干线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钢铁物流合作论坛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何黎明说,中国钢铁市场已进入收缩、回落区间。从反映后续需求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来看,钢铁行业呈现快速回落态势。这一指数50%以上表示增长,50%以下表示收缩。2008年4月份这一指数最大值曾达到59.9%,10月份跌至30.6%,短短6个月时间,下降了29.3个百分点。反映钢铁行业需求变化的新订单和出口订单指数,更是降到了2005年中国建立PMI指数以来的最低值。
随着需求锐减,钢价急剧回落。2008年6、7月份中国钢材市场价格曾达到历史最高水平,8月份开始出现下降,到11月份已降至2006年5月份的水平。预计在短期内回升乏力,“宁可把困难想得严重一些”。
何黎明说,虽然目前呈现回落态势,但中国钢铁市场具有长期发展的巨大潜力。中国是钢铁产销大国,也是钢铁物流大国。2007年国内钢材产量达到5.6亿吨,2008年前11个月累计已达5.31亿吨。这其中所蕴含的市场当量,是要将超过8亿吨的铁矿石、3亿多吨焦炭由产地调运至生产厂家,而后又要将近6亿吨钢材产品,由生产线配送至钢材消费行业或流通市场。其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规模,都是相当庞大的。钢铁市场在比较长的时期内,仍然会保持适度增长,对此要全面看待,准确把握,增强信心。
何黎明认为,国家稳定经济的一系列政策,必将对提振钢铁市场产生重大作用。国家决定到2010年底投资4万亿元,其中将有2万多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匡算,可直接拉动1亿吨左右的钢材需求。此外,加大对重点工程、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等方面的信贷支持、调整出口关税等政策,都对钢铁市场带来利好消息。预计,这些政策效应在今年二季度以后就会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