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天津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天津分站 >> 本地资讯 >> 农机化 七年跑赢三十年

农机化 七年跑赢三十年

来源:机电商情网 编辑:豫言 2011年06月14日 10:24:49 打印

导读: “没有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就没有今天农机工业的好形势。”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朱卫江认为,购置补贴为农机工业发展、创新赢得时间和空间。

  又是一年麦熟时,中原大地麦浪翻滚,一派丰收景象。麦田里一台台联合收割机往来穿梭,金黄的麦穗瞬间便成为了机仓中“饱满的麦粒”。河南省唐河县桐寨铺镇麦农刘少显感叹:“有了农机做靠山,咱农民种地越来越轻松了!”

  抢晴天、战阴雨,快收快打、颗粒归仓,“三夏”的战场上农机大显身手。据农业部预计,今年全国将投入1400多万台套农机具参加抢收抢种作业,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49万台,比去年增加2万台,参加跨区机收的联合收割机达到31万台。

  目前,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这标志着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由人畜力作业为主向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从2004年到2010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以来,我国农机总动力年均增幅7%。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7年的增幅相当于政策实施前30年的增幅,农业机械化发展迎来“黄金时代”。

  补贴七年翻八番,加速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

  春耕时节,黑龙江绥化市北林农机市场异常火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琳琅满目,前来咨询、购买农机的农民络绎不绝。“我们合作社的水田面积比去年扩大很多,现有农机肯定不够用了,还要再买30台。”奔忙的人群中,永安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贾洪涛显得尤为急迫。

  眼下,像贾洪涛一样购买新型农机具的农民正变得越来越多。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工业和城镇转移,农民工大量外出导致劳动力缺失,粮食生产面临严峻挑战,农业机械化面临抉择。与此同时,尽管上世纪50年代,党中央就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但是,由于受务农人口众多、单个农户土地规模较小和农民收入总体较低等综合因素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长期徘徊在较低水平。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2004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出台,补贴规模7000万元。从2004年到2010年,中央财政累计已投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54.7亿元,带动地方和农民投入约1187亿元。2011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再次扩大到175亿元,比去年增加20亿元。中央财政补贴资金七年翻了八番,补贴覆盖范围也由2004年全国3%的农牧业县(场)扩展到目前100%农牧业县(场)全覆盖,925万农户受益。

  好政策是“及时雨”,阳光操作是“定心丸”。为确保补贴资金及时惠及广大农户,农业、财政部门细化实施方案,纪检监察部门抓好监督。农业部还通过推进补贴网络化管理,规范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补贴机具生产经销企业的操作程序,提高操作透明度和工作效率。从最初制定推广目录,到出台方案,到具体实施,到检查督导,纪检监察部门都全程参与、监督,一旦发现违法违纪线索,立即从严从快查处。

  农机化迎来“黄金时代”,粮食生产跨进现代化门槛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说,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得以大面积推广应用,有力推动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当前,我们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重要时期,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缓解了农业“用工荒”,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在增粮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0年,我国小麦基本实现了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水稻机械种植水平从2005年的7.1%提高到2010年的20%以上,水稻机收水平从33.5%提高到60%以上,玉米机收水平从4%提高到25%。据了解,今年“三夏”机械化作业水平有望进一步提高。农业部提出,力争夏收小麦的机收水平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88%左右;玉米机播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77%左右;跨区机耕、机播水平也将有新的突破。

  “一台插秧机,一小时可以插6至8亩,而插秧能手一天只能插一亩半。”全国种粮大户标兵、辽宁省沈阳市会怀农机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于会怀说:“如果农民把土地交给我用农机代耕,一亩水稻至少增产100斤,还可节省费用近200元!”

  统计显示,在同等生产条件下,水稻、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可实现节种增产减损的综合增产能力分别为每亩53公斤、37公斤、72公斤。机械化收获小麦可减少损失3%左右,仅此一项全国年减少小麦遗撒损失50亿斤以上。

  长期以来,大多数农民都是用小型农业机械反复耕种,致使土壤活土层越来越浅,犁底层越来越坚硬,造成土壤蓄水保墒抗旱能力下降。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一些地区开始探索推广深松技术,但由于当时农业机械装备相对落后,中小马力拖拉机无力进行深松,进展缓慢。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后,2010年,黑龙江一年深松整地面积超过5000万亩,吉林、山东达1000万亩,全国超过1亿亩。

  7年来,通过大力推广节水灌溉、精量播种、化肥深施、高效植保、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等机械化清洁环保生产方式,提高水、种、肥、药的利用率,改善了耕地的质量,推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进城步伐更轻松,打工不再牵挂两头

  湖北十堰市张湾区黄龙镇斤坪村,潘兴贵家有3亩多地,过去人力劳作,耕地从天明干到天黑,一亩地常常要花上三个人三天的工夫。2009年,受益于农机补贴政策,潘兴贵花3600元购买了一台微耕机,政府给补贴了1400元。有了微耕机,耕地不再是繁重的体力劳动,3亩多地一个人大半天就可以忙完。

  农机在把农民从高强度的劳作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也为农民增收创造了空间。河南沁阳市小金陵村农民工郑华伟说,以前麦收时节,心里绷着弦儿两头跑着,几天忙下来比打场仗都累。“现在夏秋两季全部机械化后,不仅父母不累,俺也能踏实工作,多赚钱,两头都不耽搁。”

  农机的大量应用,还为一大批专业机手创造了新的市场。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下,一批能人开始从城市回归农村,成为农机手,随之而来的还有从城市带回的资金和先进理念。这些农机手中的不少人牵头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帮助提高周边农民素质及带领他们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提高农机利用率和作业质量、降低运营费用等提供了保证。

  为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明确向农民专业合作服务组织倾斜。在购机补贴的带动下,各地农机社会化服务蓬勃发展。2010年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已经超过2万个,入社人数达到33万人,各类农机服务组织超过18万个,作业服务总收入达到3700亿元,比2005年增长63%,有力带动了先进农业技术的集成化应用、规模化推广,促进了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化发展。

  扩内需四两拨千斤,农机企业转型升级御“寒潮”

  “没有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就没有今天农机工业的好形势。”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朱卫江认为,购置补贴为农机工业发展、创新赢得时间和空间。

  对于农机生产企业来说,2009年是难忘的。这一年,国际金融危机来势汹汹,企业普遍担忧前景难料。国务院将农机购置补贴从2008年的40亿元大幅增加到2009年的130亿元。这一举措不仅使当年农机市场的启动比往年提前了一个多月,而且一启动就火爆异常,市场出现了一波井喷式的销售行情。全年下来,农机工业产值在出口下滑10%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总体20%以上的增长,成为全国拉动内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大亮点。

  统计数据显示,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拉动下,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工业总产值从2004年的700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800亿元。“十一五”期间,农机市场实现产销两旺,全国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产值年均增长超过20%,产销率达98%以上。

  “尽管农机化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新任务还不相适应。”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认为,目前我国农机化的快速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主要是先进适用、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装备和技术供给不足,农机装备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紧密。

  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机产业水平?福田雷沃国际重工党委书记梁启荣认为,必须优化产业结构,逐步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农机制造企业战略重组。湖北十堰市农机局副局长何明显认为,必须改变目前高端产品不足、低端产品过剩,大马力拖拉机进口依存度高的局面。要从国情出发,积极发展适合家庭经营需要的中小型、轻简化农机,形成适应我国不同地区经济水平、高中低端产品共同发展的格局。

上一篇:日半导体复工背后的供应链隐忧

下一篇:北京将制定旧电器经营新政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