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尽管有数次加息及“提准”,但国内经济始终保持较好态势。7月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再度给市场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大增14%,环比增长0.9%;7月出口月度规模刷新了6月刚创下的1619.7亿美元的历史纪录,同比更大增20.4%;被寄予厚望的消费则保持较为平稳的运行态势,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9%,不过增速却比上个月回落0.4个百分点。
至少到目前,国内经济依然维持着平稳运行态势。然而,表面繁荣的背后,部分经济隐忧也在逐渐浮出水面。
当前最大的隐忧,无非是欧美经济体复苏放缓可能导致下半年出口萎缩的风险。据统计,欧洲、日本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一直是拉动中国出口的主要力量。欧洲经济体的复苏进程顺利与否对国内出口影响极大。目前,虽然欧洲央行出手救市,压低了相关债券的收益率,从而暂时止住了欧债火山的爆发,但由于针对欧债问题,缺乏长期有效的解决机制,未来不排除欧债警报再度拉响的风险。这将加大欧洲经济体复苏的不确定性,因而中国的外需环境难免会恶化。在此逻辑下,下半年的出口形势确实堪忧。
除了出口这一“隐性炸弹”之外,三季度开始的去库存周期以及紧缩政策累积效应的释放,都会不同程度地对经济下行构成一定压力。7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当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7,逼近50%的荣枯分界线,环比回落0.2个百分点。近日,渣打银行更预测8月PMI可能会跌破50。总体而言,在原材料物价高企,以及持续紧缩导致的资金成本畸形攀高的当下,企业的生产意愿普遍较弱,去库存周期仍在持续中,未来不排除去库存幅度加深的可能,而这当然会加剧经济下行的风险。
本网视点:美欧主权债务问题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可能继续爆发,特别是8月至9月期间,欧元区可能会面临更多债务问题。外围市场的主权债务危机会造成中国出口下滑,下半年出口增速将有所放缓。目前来看,出口订单的金额与数量均有所下滑,这种现象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尤为明显。而与此同时,美联储推出QE3的预期增强,如果美联储真的出台新一轮的宽松货币政策,那么意味着国家大宗商品将会再次走高,而全球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又将传导通胀。在国内通胀压力不减、国际上出口不利的情况下,预计今年接下来的时间内,我国的出口业还将面临较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