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数周的经济数据和金融市场表现将显得格外重要,因为这些经济数据和市场表现将决定美联储的动向,而最终结果可能会设定今年下半年金融市场的基调。
2011年6月底,饱受争议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即将到期。美联储于去年推出此项6000亿美元国债购买计划,目的是在重大不利因素对美国经济发展构成实质威胁的情况下,刺激实体经济增长。而在QE2即将到期之际,经济数据依然好坏参半,投资者的不确定性非常高。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忧虑之一是QE2到期可能被解读为利空因素,导致债券收益率急剧上升、美国股票遭到抛售。然而,推动美股的力量是美联储防止经济衰退的意图,而不是启动QE2本身:美国股市在2010年9月美联储宣布其正考虑推出QE2后随即出现反弹;两个月后当美联储推出QE2时,美股已经强劲回升。在QE2到期之际,美联储不太可能放弃保经济增长的承诺,除非其大幅出售在近期资产购买计划中购入的国债,而鉴于当前美国经济增长的脆弱性,美联储不可能出售债券。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另一个市场顾虑。
市场担心,美国经济复苏相对温和,失业率居高不下,核心通胀(不含食品和能源价格)依然平缓。美联储的许多地区银行已经表达了这些忧虑。最近,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主席杜德利(William Dudley)表示:“在美联储实现最大限度增加就业和稳定市场价格水平的双重目标方面,美国经济现状仍远未达到货币刺激政策的目标。”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主席埃文斯(Charles Evans)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另一些经济界人士则认为,在推出新的宽松政策之前,投资者需要等一段时间看看QE2是否发挥效果。随着整体通胀开始传导至工资上涨,核心通胀现在开始抬头,未来可能有上升至过高水平的风险。此外,虽然失业率居高不下(超过7.0%),但这是一个滞后性指标,可能会在数月后随着QE2发挥效果而回落。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乏力的担忧确有必要,特别是在公共债务过高的背景下。与英国相比,美国才刚刚开始考虑缩减财政支出问题。美国国会最近批准了规模极小的385亿美元财政缩减计划,与美国政府今年预计高达1.5万亿美元的庞大财政赤字相比,这个数字简直微不足道。美国的货币决策者们会通过维持利率区间不变,或是加推其他量化宽松措施,以维持经济增长,从而淡化削减开支的影响。问题在于美国及其他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已经使得全球经济体系失衡。若美国进一步扩大量化宽松计划,则可能激怒其他国家,尤其是已有大量资金流入的新兴市场。
一旦QE2结束,美国出台更多的量化宽松措施肯定有合理的理由。不过,美国是否需要更多的QE则另当别论了,尤其是QE将会提高核心通胀或加剧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之间的全球失衡。英国和欧元区等其他发达经济体并未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但并未陷入经济衰退,相反股市出现反弹。
英国更担忧通胀和财政紧缩—— 与美国不同,英国的通胀现在已超过了政府设定目标(2.0%)的两倍。通胀压力上升已经让英国决策者忧心忡忡。在英格兰银行最近举行的货币政策委员会(MPC)会议上,九名委员中仅有一名赞成新一轮量化宽松措施,而包括英格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Spencer Dale在内的三名委员则赞成提高利率。
欧元区历来优先考虑通胀。传统上,欧洲央行实行控制通胀的单一使命,经济增长不是欧洲央行的重心。尽管欧元区“外围成员国”财政危机持续不断,但欧洲央行已经选择提高利率,而不是实施量化宽松,这一点与美国截然不同。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通胀上升,欧元区货币政策仍保持非常宽松。
本网视点:一次数据的改善与否,应该不会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整造成多大影响。纵观今年以来美国经济来看,虽然复苏迹象明显,部分经济数据有所改善,但整体而言,高企不下的失业率,萎靡不振的房地产市场,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及不快也不稳健,所以,美联储的未来政策还是会侧重在刺激国内经济增长。至于目前有所增长的通胀,还不至于让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紧缩。所以,6月底QE2结束后,变种QE3的出台将在意料之内。对于大宗商品来说,美元宽松将会支撑大宗价格有所反弹。不过,受制于全球经济通胀加剧及新兴国家货币紧缩的影响,反弹高度亦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