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钢厂开足马力炼出1亿吨过剩产量 宝山钢贸商集体淡季加班 |
在上半年全球粗钢产量同比下降21.3%形势下,只有中国钢铁企业在不停增产。
编者按
中国钢铁、造船、水泥产能严重过剩,已引起政府的极大担忧。
早报记者近日对钢铁和造船产能过剩情况作现场调查发现,早在去年底粗钢产能就已过剩1.6亿吨,而钢铁企业视而不见,仍在不停增产,今年7月主要钢企开工率90%以上,民营钢企更是全负荷开工。
国内钢价从5月初到现在连续上涨15周且势头不减,使得钢厂利润很丰厚。“钢价回暖,各企业生产挡都挡不住。”
造船产能过剩同样惊人,今年6月底我国船舶产能过剩1600万吨左右,占总产能四分之一。但是,此前获批的造船扩建项目还将上马。
有一种现象不容忽视——“钢铁业内已经不谈产能过剩的问题,都在加紧生产。”这是接受记者采访的钢铁业内人士的普遍反映。
这种现象,比产能过剩更可怕。
早报记者 李晓辉 实习生 谢思鹿
短短3个月时间,笼罩在做钢材贸易生意的王世明头上的阴霾早就褪去,年初时的悲观早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好像在中国并未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任何影响。
王世明面带笑容地对早报记者表示,“现在我手头上的螺纹钢供不应求,现在拿货都不那么容易,销售?现在根本就不愁销售问题,就是怕拿货也要再等等。”他是上海市一家主营热卷板和螺纹钢、年销量在15万吨的中小型贸易商。
上海市宝山区,只要一过了外环线再往北,随处可见各种大大小小钢材贸易商的广告牌,这是中国最大的钢材贸易集散地。据不完全统计,大大小小的钢贸商就达1万家之多。回想半年前的2008年底,钢价跌去一半、钢厂普遍大减产的时候,上海地区的钢贸商有六成几乎歇业,等待整个钢市的回暖。
7月28日,早报记者来到宝山区友谊路这片相对集中的钢贸商集散地,各家公司的人都显得精神饱满。上海夏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德友对早报记者表示,“往年7、8月是钢材消费的传统淡季,但是今年看起来不一样,销售走货量与往年同期相比是最高的,8月份虽然很有可能略微回调,但是我们还是看好8月份。”
国内钢价从5月初到现在已经连续上涨15周,目前钢材大部分品种的价格已经突破4000元/吨关口,而这种看涨的势头在整个钢厂、钢贸商层面仍然有普遍的共识。
一面是钢厂和贸易商们都高兴地享受目前这段市场回暖的美好时光;另一面积聚在中国钢铁业体内的产能过剩的隐患问题,也已经开始出现再次病发的危险。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6月粗钢日均产量为164.7万吨,较5月环比增长9.8%,同比去年6月峰值增长达5.9%,创单月历史新高,这样年化产量达6亿吨。这显然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国内钢铁资讯机构“钢之家”总经理吴文章7月28日对早报记者表示,综合测算今年我国粗钢产量将达到5.3亿吨水平,算上增产部分和净出口的减少,实际资源供应量会较去年增加达1亿吨,国内钢市如何消化近1亿吨的粗钢资源供应量,需要充分发挥想像力。
产能过剩早就不新鲜了
“产能过剩?钢铁业没有新问题,这早就不新鲜了,这几年国内钢铁业一直是产能过剩的局面。现在钢市这么好,实际上钢铁业内已不谈产能过剩的问题,都在加紧生产。”联合钢铁网分析师王小娜对早报记者表示。
“我的钢铁网”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向早报记者介绍,6、7月份国内主要的钢铁企业开工率都已经达到90%以上,中小型民营钢铁企业的开工率虽然并不在完全统计内,但是按目前的市场行情,其显然都在满负荷开工中。
7月22日,在工信部的一次工业信息发布会上,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朱宏任明确表示,钢铁业已经成为三大产能过剩的产业之一,并且他强调,“我们说的产能过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能过剩,而是指产能严重过剩。”
我国粗钢产量已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2001年后我国钢铁产业年均增长21.1%,2008年第四季度因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才控制到了5亿吨产量,这已经占全球产量的38%。在高速增长的产能背后,截止到去年底,我国粗钢产能达到6.6亿吨,过剩产能约有1.6亿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6月粗钢产量4942万吨,照此测算,今年数据将远超去年5亿吨产量,这离全年消费量4.3亿吨、产量4.6亿吨的预期相去甚远。
吴文章对早报记者表示,上半年全球粗钢产量同比下降21.3%,其中,6月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30.2%,折合年粗钢产量较去年下降7.1%;只有中国的钢铁企业仍然在增产,现在已经占到全球产量的半壁江山。
上述钢材贸易商王世明表达了他对于产能过剩的看法。他对早报记者表示,钢材市场实际上是跟着市场需求走的,产能过剩问题,在我们贸易商看来,就是市场价格涨跌的问题。
目前我国5亿吨的产量,有1200家大大小小的钢厂,其中年产能超过1000万吨产能的企业也不过20家左右,产业集中度过低。包括工信部、中钢协在内的部门一直希望调控产能,在今年5月份工信部就发布了《关于遏制钢铁行业产量过快增长的紧急通报》,不过成效并不显著。
河北一家年产能在100万吨的民营企业负责人对早报记者表示,产能过剩的一个直接结果当然就是市场价格的下跌、企业利润减少甚至亏损,以至有些企业最后被迫破产或者主动关门。实际上在竞争环境里,出现钢铁产能过剩是正常现象,而为产能过剩承担损失也是正常现象。因此我们不必夸大钢铁产能过剩。
高库存?低库存?
在整个工业经济领域中,除了电力行业外,可能没有哪个行业像钢铁行业能够如此全面地反映宏观经济的变化和走势。
吴文章对此表示,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7.6%,创1978年以来的新高。经济增长结构的变化,提高了钢材消费强度。
中国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绝大部分投入到“铁、公、基”(铁路、公路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三大领域中,随着5月份项目的集中正式开工,这为整个钢铁业持续近3个月涨价提供了底气。
王小娜对早报记者表示,实际上数据是完全支持了整个钢市回暖的这些原因。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6月份钢产量分产品单日产量看,板材、长材日产量已经高出去年6月峰值7.5%、19.8%,螺纹钢(4392,123.00,2.88%)产量继续刷新历史,日产量水平高出去年峰值34.4%。环比来看,板材、长材、螺纹钢日产量较5月份增长9.4%、12%、12.9%。
周德友对早报记者表示,今年的4万亿投资和房地产的回暖,直接拉动了长材和螺纹钢的销量,以往7、8月份是淡季,也都因为这些项目的启动发生了周期性的变化。
不过在钢铁企业普遍提高开工率、钢市出现持续上涨势头之时,与此如影随形的钢铁库存问题,再次凸显出来。就目前的市场行情,如此高的开工率,库存水平到底如何?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朱宏任在上周表示,“要对近期的钢铁价格和产量回升进行密切关注,6月份像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石家庄、沈阳、哈尔滨这些大城市中钢铁的库存是在增长的。”不过他也表示,这样的变化实际上也说明供需关系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
接受早报记者采访的数位钢材贸易商均对后市乐观,也不担心库存问题。
“我们认为现在的库存一点都不高。”周德友对早报记者表示,据他们了解,目前上海的热轧卷板库存在100万吨,其中40%是用来做融资抵押的,这部分基本上是不能动的,实际可交割的库存只有60万吨;从流动量来看,和往年相比并不高,消耗起来应该是很快的。
据联合钢铁网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7月28日,上海地区的热轧卷板库存大约在85万吨,其中,中厚板的库存在30万吨,螺纹钢30万吨,线材(4256,113.00,2.73%)7万吨。其他几家主流钢铁机构的数据略微差异,但是均反映了同样问题。
王小娜对早报记者表示,按照这样的库存水平,螺纹钢和线材的库存水平实际和去年的40万吨水平相差不大,线材的库存甚至是历史新低;但是热轧卷板的库存可以说是历史最高,但实际上压力最大的是造船等行业的中厚板库存。这些不仅仅是在上海,南方压力更大。
长期需要产品结构调整
可以明确的是,钢铁业产能过剩肯定是存在的,部分产品的库存高企也是存在的,只是各家的情况并不尽相同。
面对目前钢市的回暖,各钢铁企业已经想尽一切办法来生产适合现今市场的“适销对路”的产品。据早报记者了解,就在6月份,河北钢铁集团旗下的承德钢铁公司新上马的一套12万吨热轧机停产,直接改造成线材生产线来应对市场需求。
河北一家年产能在100万吨的民营企业负责人对早报记者表示,今年年初钢价低迷,谁都看不清未来的发展前景,他们比较灵活,当时仅仅维持在六成的开工率,但这几个月他们已经满负荷开工生产。
该公司生产的产品主要是螺纹钢和线材这类看似附加值低的产品,但是在这一轮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中确实显得很有市场。
“钢价回暖,各企业生产挡都挡不住。”王小娜对早报记者表示,钢铁业产能过剩一直存在,板材在这两年显得问题尤为突出。从品种结构看,近几年我国每年新增粗钢能力5000万吨左右,其中90%对应品种为板材。2008年底,我国热轧板带材产能达到2.68亿吨(含应淘汰的热轧窄带钢产能约3600万吨),产量1.95亿吨,产能过剩约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