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天津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天津分站 >> 本地资讯 >> 极端制造:中国跻身强国之列

极端制造:中国跻身强国之列

来源:CCTV 编辑:豫言 2011年08月23日 08:08:28 打印

导读: 极端制造如此重要,那么,应该创造怎样的环境鼓励国内更多的领域产生极端制造呢?不断在高技术船舶、深海装备、心脏支架、杭州湾大桥、三峡升船机等领域产生突破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这么认为。

  一、极端制造:中国跻身强国之列

  今年8月,最让国人高兴的莫过于一个消息,那就是中国人也有了自己的第一艘航母。从全球来看,航母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但对中国来说,是否拥有航母,是否拥有制造航母的极端制造能力,仍是考验中国能否成为制造大国的重要标志。因此,今天《经济半小时》关注的话题是极端制造,极端制造的定义是:在极端条件下,制造极端尺度或极高功能的器件和功能系统,集中表现的领域往往在微细制造、超精密制造、巨系统制造等方面。我们国家都在哪些极端制造领域取得了突破?

  对中国来说,虽然国内在航空母舰船体方面没能100%完成极端制造,但在船舶制造方面,中国正不断在极端制造领域取得突破。在中船重工集团所属的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30万吨的超级油轮正加班加点建造。

  大连船舶重工副总工程师蔡洙一说,大船重工累计已经交工了39条船,手持还有16条船,

  现在总共是承接了55条超级油轮。

  除30万吨油轮以外,大连船舶重工在极端制造领域不断取得突破,这是中国第一座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这是号称“海上油气加工厂”的FPSO;此外,大连船舶重工还制造了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多年来,这些属于极端制造的海洋船舶开出船坞,驶向大海。

  大连船舶重工总经理于逢平告诉记者,通过大船集团打破日本、韩国的垄断,实际从另外一个角度帮助了整个中国的船舶工业,突破了船舶市场。

  同样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所属单位,第七O二研究所用6年时间自主研发最大下潜深度达7000米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连续取得下潜1000米、3000米、5000米海试的成功,中国因此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50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新闻发言人刘郑国说,将来在海底资源的开采方面就可以应用了,另外,将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深海空间站可以对深海的一些资源做进一步的了解、研究,就像现在的天宫一号。

  极端制造代表着一个国家强大的制造能力。改革开放30多年,虽然中国小商品制造蜚声全球,但这并不代表中国已经成为100%的制造强国,近些年,随着国内在极端制造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一个制造强国的雏形正浮出水面。在内蒙古包头,全球最大的36000吨垂直金属挤压机横空出世,打破了核电,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设备必需的耐高温高压大口径厚壁特种钢管,90%以上依赖进口的局面,同时它也对中国国防、航空、石油等多个领域的制造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方重工集团360项目总负责人雷丙旺说,大飞机里边关键的核心材料是钛合金和高温合金,今后都得通过36000吨的挤压机,来进行开辟和挤压冲裁,这项技术对我们国家的航空工业都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极端制造并非只在经济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也对一个国家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全球看,大量的极端制造产生于军事领域。今年8月,美国军方研制的时速超过1万公里的超音速飞行器试飞,虽然这次试验以失败告终,但美国军方向极端领域进行的尝试令世界各国不能小看。此外,全球大量武器和装备的研制,都是在不同时期,不断突破现有技术的极端制造,而极端制造在军事领域一旦取得突破,就会使国家在某个军事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新闻发言人刘郑国表示,创新将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带来无限的发展,只有坚持不断地创新,才能促进企业和国家充满活力。

  二、极端制造检验国力

  极端制造,说得通俗一点呢,就是可以极端“大”也可以极端小,比如我国研发成功的一种挖掘机,斗容量有55立方米,是全世界最大的挖斗,可以容纳一个乐队在里面演奏。那小的有多小呢?现在做集成电路制版用的装备,都是纳米级的,只有90纳米。极端大与极端小,是对科技实力的综合考量,那么,这些让人惊叹的极端制造,到底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在大连船舶重工,一艘30万吨的油轮即将交付使用。大连船舶重工副总工程师蔡洙一告诉记者,这艘油轮是马六甲,是一种经济型的,专门跑中国到中东的29万8千吨的马六甲航线。

  30万吨的超级油轮的英文缩写是VLCC,对中国来说,能否建造30万吨的超级油轮有着特别的意义。目前,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5%,需要大量的超级油轮把它运回国内。

  大连船舶重工总经理于逢平说,他们承接这些订单里面,有超过50%的船舶是给国字号航运公司做的,所以对于他们提高国油国运的比例是很有意义的。

  于逢平告诉记者,2010年我国进口原油近2.4亿吨,这些原油主要来自中东非洲和东南亚,并且油轮必须经过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好望角等咽喉水道。一旦石油海运被掐断,将对我国经济产生严重冲击。为保障能源安全,上世纪末,国家考虑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这也对石油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时,国内无法生产30万吨超级油轮,90%以上的原油不得不外包给国外油轮运输公司。但一些海外油轮运输公司看到中国缺乏运输能力,便开始全面扩张船队,垄断航线,抢占世界海运主航道,一些公司还逼迫中国签订不合理的运输条款,甚至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提高运费,获取暴利。

  大连船舶重工副总设计师蔡洙一告诉记者,在1998年之前,所有的VLCC建造全部被日本和韩国垄断,他们从1999年跟伊朗签的第一条VLCC开始,就打破了日韩的垄断。

  为打破垄断,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当时最大只能生产15万吨油轮的大连船舶重工,决定向30万吨超级油轮的建造发起挑战。经过艰难的谈判,终于有船东愿意冒着风险,让从没建造过30万吨超级油轮的大连船舶重工来建造5艘超级油轮。但也提出两个苛刻的要求,价格要比日本和韩国更便宜,但质量要比日本和韩国更高。

  大连船舶重工副总工程师蔡洙一说,比如说像结构的最高寿命是20年,伊朗人要求他们第一条VLCC故障区的所有重要结构的最高寿命要达到40年,最难的就是振动方面,它要求本船所有的机械设备的振动,要满足欧洲陆用设备的VDI2056的标准,达到客船非常安静的水平,所以对振动的要求比较苛刻一点。

  苛刻的条件,让从没制造过30万吨超级油轮的大连船舶重工感到巨大的压力,大连船舶重工总经理于逢平说,如果他们不能履约的话,损失的金额应该在3亿5千万到4亿美金,超过了公司的净资产和总资产。

  但为了挑战极端制造领域,大连船舶重工仍然接下了这笔订单,而此时他们并非是头脑发热、没有准备。

  大连船舶重工总工程师郭程新说,做船的前期,国家支持做过研究,对性能、结构进行分析计算,做准备。

  30万吨油轮很快进入制造阶段,由于日韩船厂技术封锁,大连船舶重工采取和国外公司联合设计的方式,掌握了超大型油船的关键设计技术。在施工阶段,大连船舶重工又攻克了一人桥楼驾驶系统、超级自动装卸货油系统、减少振动等300多项技术工艺难题。值得一提的是,研制30万吨超级油轮的过程中,大连船舶重工在合同中执意添加的一个约定,就是推动30万吨超级油轮前进的螺旋桨,必须要由大连船用推进器厂来制造。这为以后我们国家进入这个领域打了基础。

  大连船用推进器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文忠说,当时工厂已经和他们担当业务的人立下军令状,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30万吨超级油轮的螺旋桨重达70多吨,远远大于15万吨油轮的螺旋桨。制造过程中,由于没有资料可查,技术人员只能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进行探索,逐步突破了材料、浇筑、外形、推进效率等一系列难题。这其中,还包括如何克服螺旋桨使用过程中的变形问题。

  大连船用推进器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文忠告诉记者,请一些过去干过螺旋桨退休的老职工和老专家反复认证,最后确定出一个能够规避风险的方案进行生产,一次成功。

  最终,在攻克一系列难关后,中国建造的第一艘30万吨超级油轮开出船坞,驶向大海,其优异的性能,让挑剔的伊朗船东称它为“中国先锋”。当第一艘30万吨超级油轮的极端制造成功后,大连船舶重工又推动了30万吨超级油轮发动机的国内制造。

  大连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贤乐说,过去全是进口,现在他们经过几轮改造、更新,已经有能力生产世界上最大的(低速)柴油机。

  在证明自己能造30万吨超级油轮后,大连船舶重工又向造得快发起冲击,当时,建造第一艘30万吨超级油轮花了740天,但现在,这一时间被缩短到坞内周期最快为77天,水下周期则缩短到38天。在精细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大连船舶重工还开创了新的造船方式,即:把一条船划分为前半截和后半截,然后用模块化的方式迅速把两个半截建成,最后在精度非常高的情况下,把两个半截的船拼接起来,就成为一个30万吨的超级油轮。采用这种建造方式,由于一个船坞可以同时建造一条整船和另外半截船,因此也叫一条半船造船法,生产效率提升3倍以上。

  大连船舶重工总经理于逢平说,过去一个坞一年最多能做两到三条VLCC,但是通过这种建造方案,一个坞就能够完成9到10条的VLCC。

  大连船舶重工突破30万吨超级油轮的极端制造后,到目前,已经承接了55条30万吨超级油轮,合同金额超过57亿美元。

  三、极端制造的可观前景

  如果把极端制造比作是金字塔塔尖的话,那么支撑极端制造的各种技术以及实现能力,就是金字塔塔尖下面的基石。在各种各样的技术当中,极端制造作为一种重兵器,将给我们的经济生活带来诸多意想不到的改变。早在2006年,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极端制造”纳入其中,极端制造作为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的重大技术,也是未来高技术更新换代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极端制造到底能给我们的经济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

  在大连船舶重工,一座巨大的第六代300英尺自升式海上钻井平台建造进入收尾阶段。

  大连船舶重工海洋工程公司副总工程师刘文民告诉记者,这个平台是大船重工自主设计的

  自升式钻井平台,是第一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0英尺的自升式钻井平台。

  刘文民告诉记者,由于钻井平台对技术要求非常高,因此对大连船舶重工来说,这也是利润非常高的产品,像这样一座3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国际市场售价高达1.4到1.5亿美元,而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国际市场售价则高达2亿元。

  大连船舶重工海洋工程公司副总工程师刘文民说,到现在为止,他们大船重工已经成功交付了11座自升式钻井平台,还有一座半潜式钻井平台。

  在大连船舶重工总经理于逢平看来,作为一个老国企,产值能够连续8年增长超过20%,目前销售额突破230亿元,原因就是企业不断打造属于自己的极端制造。因为挑战极端制造,企业能够获得别人不具备的竞争力,进入少竞争甚至是无竞争的、利润丰厚的市场空间,最终形成技术开拓市场、市场支撑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而不进行极端制造,企业将逐渐丢失市场、失去研发能力,面临消亡的危险。

  大连船舶重工总经理于逢平说,到今天中国已经在很多指标上是全世界造船领域最大的国家,本身国内、国际船厂的竞争都是非常激烈的,所以, 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怎样能保证企业的发展,怎么样能使自己的企业脱颖而出,特别像他们这种老国企,没有创新的支持来提高的效率,降低成本,没有管理创新来提高管理效率,那企业是不会有发展的。

  在于逢平看来,挑战极端制造,也给大连船舶重工带来一系列的核心竞争力。30万吨的超级油轮、全球最先进的钻井平台,都需要数不清的科技来支撑,比如细细的三条脚支撑着上万吨的平台,因此这些钢管和齿条都需要特殊的方法来建造。而30万吨油轮,以往是在船坞内一块块的钢板往上焊,费时又费力成本高,但现在,工艺改成了省时省力的模块化拼接,但这又对加工的精度、工序的安排提出极高的要求。整船设计方面,如何在相同的燃油下,船跑得更快、结构更安全,这也要求设计人员不断开拓创新。再如全球公认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三高产品低温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如何在比较经济的情况下保持低温、不泄露、保障安全性,也需要大量科技支撑。因此从表面上看,极端制造虽然只是某一个产品,但它拉动的是数不清的上下游产业科技提升和创新。

  大连船舶重工总经理于逢平说,从材料到制造,到配套设备、生产厂,研发、创新、带来了总装厂的竞争力,整个总装产品拥有全球的竞争力。

  此外,于逢平还告诉记者,一艘30万吨超级油轮的定制价格目前大约1亿美元,而一座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定制价格在2亿美元左右,一座3000米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定制价格大约也在6亿美元左右,因此极端制造吸引的全球采购,不仅能够快速拉动一个国家、一个行业的整体技术提升,更重要的是,它还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

  大连船舶重工总经理于逢平告诉记者,一条VLCC一亿美金,70%要从社会采购,这70%中的30%是钢材钢材都是国内配套,除了钢材以外,剩下的35%都是各种各样的设备,小到一个螺丝,大到一台主机,都需要配套的流程,配套里的很多设备是需要有极端制造的创新。

  在大连船舶重工,记者还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专业划分中,钻井平台和油轮都属不同类型的船只,30万吨超级油轮被成功突破后,建造它的一系列关键技术也被应用在钻井平台等极端制造领域。而相应的是,支撑多种船舶极端制造的基础技术,相互交叉,会产生更多的极端制造。

  大连船舶重工总经理于逢平告诉记者,实际上他们制造关键设备,对国内的产业的发展和配套是一个很好的拉动作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连船舶重工在突破30万吨超级油轮的建造后,由于技术辐射,国内其它船厂也相继拥有了30万吨超级油轮的建造能力。

  大连船舶重工总经理于逢平说,未来要开发更多的高附加值产品才行,比如说钻井船、大型的200万桶以上的FPSO,这样企业的竞争力才能不断增强。

  四、极端制造需要怎样的空间

  我们国家在极端制造领域已经取得了不少重大突破。在国际标准体系中,中国需要发出自己强有力的声音,形成多个以新兴高科技为核心的产业群,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到强国的转变。那么,应该创造怎样的环境,让国内更多的领域诞生极端制造呢?

  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极端制造问世,来自国际市场的遏制也在加码。在内蒙包头,全球最大的36000吨垂直金属挤压机诞生后,一举打破了国外企业对核电站、超临界、超超临界大口径无缝钢管的垄断。

  北方重工集团360项目总负责人雷丙旺说,以前我们国家不能做这个管道的时候,国外要价非常高,但是当我们胜了,国外企业又要求加强合作。

  但,当北方重工拒绝了老牌国外企业的要求后,国外企业便开始采取经济手段进行遏制。P92无缝钢管价格迅速从14万元每吨下降到不足6万元,p91的价格从9.5万元每吨下降到3.6万元。甚至一些钢管减少零售,通过整体设备捆绑销售到国内,挤压市场空间,希望以此打击国内极端制造设备的利润空间,使它丧失再发展的能力。但极端制造设备对一个国家的安全极其重要,目前,世界各国都想摆脱极端制造装备对国外的依赖。

  北方重工集团360项目总负责人雷丙旺说,欧洲人也在想办法上自己的挤压装备,现在我们中国人已经上了这种挤压装备,所以,对整个国家的能力或者整个国家的志气来讲都是不一样的。

  极端制造如此重要,那么,应该创造怎样的环境鼓励国内更多的领域产生极端制造呢?不断在高技术船舶、深海装备、心脏支架、杭州湾大桥、三峡升船机等领域产生突破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这么认为。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新闻发言人刘郑国表示,首先得有敢为人先的思想,得有不创新、不发展就要落后、就要被淘汰的思想。

  在刘郑国看来,在拥有敢为人先思想的基础上,还要给挑战极端制造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毕竟,挑战从未有过的极端制造,也有失败的风险。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新闻发言人刘郑国说,早晚还得走极端制造,与其晚走还不如早走。

  采访中,大连船舶重工总经理于逢平也告诉记者,挑战30万吨油轮成功后,企业获得了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2010年利润突破23亿元,这也给企业继续挑战其他极端制造奠定了基础。

  大连船舶重工总经理于逢平说,实际上最近他们内部也在酝酿新产品的方向,未来会有非常好的发展,为了取得这些突破,认为付出必要的学费是可以的,而且也是必须的。

  中船重工提出要通过推进理念、思路、模式、技术、体制、机制的全面创新,加快创建国际一流的船舶集团。有这样一批勇创一流的企业 ,我们的制造强国梦一定会实现。

  半小时观察:极端制造:助推大国变强国

  一直以来,面对 “技术”这个杀手锏,缺少发言权的中国,只能以全球几乎最廉价的劳动力,消耗着能源,承受着污染,而掌握核心技术的跨国企业只需一纸专利合同,就可以抽走绝大部分利润。一台MP3售价79美元,中国制造企业只能分得1.5美元的利润,利润比是30:1。技术依赖远比资金依赖、市场依赖所带来的影响更加深刻和难以摆脱。

  目前,国际竞争已经成为争夺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未来的强大引擎。在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指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

  我们相信,有了更多政策、资金的支持,极端制造的技术创新和实现能力也将大大提高,助推制造大国变强国。

上一篇:钢铁股短期或有机会

下一篇:纽约油价22日涨幅超过2%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