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天津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天津分站 >> 本地资讯 >> 周小川首提宏观管理平衡点

周小川首提宏观管理平衡点

来源:经济观察网 编辑:豫言 2011年05月23日 09:44:03 打印

导读: 一方面要控通胀,另一方面又要保增长,也就是说,前一段时间为了控制通胀所采取的一系列货币政策调整,对于控制通胀有多大效果,我们还无法判断,因为3、4月的通胀依然攀升,居高不下。

  在5月22日的上海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首次提出,基于目前通胀格局下,我国宏观管理的针对性应有一定的转向,并在这种转向中找到一个新的、既促进经济增长、又能控制通货膨胀的一个平衡点。

  这是针对近期市场热议货币政策失效,周小川行长进行的首次回应。

  尽管并没有具体说明要达到平衡点的具体指标以及货币政策转向的工具,但周小川行长特别提到了我国应及早使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周小川指出,新兴市场的主要国家目前所处的周期和发达国家所处的周期已经有所不同。对于周期变化的判断,说明我们需要有一种与发达经济体有所不同的逆周期调节措施。

  从中国经济来看,中国是高储蓄率的经济,高储蓄率就有可能支持较高的投资,从过去的历史经验来说较高的投资可能会造成某些方面的过热和产能的过剩,也容易刺激某些泡沫的产生。高储蓄率有好的方面,同时也有要警惕的方面,就是我们需要注意高储蓄率带来的过热周期问题。

  同时,中国又是一个转轨经济,我们处于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尽管我们已经完成了相当一部分路程,但我们说还没有完全走完,仍旧有一些财务软约束的现象。这种财务软约束可能会造成潜在的、过热的冲动。

  “面对这些情况,中国需要尽早运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他说。

  本网视点:从周小川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出,近期货币政策的调整面临两难。

  一方面要控通胀,另一方面又要保增长,也就是说,前一段时间为了控制通胀所采取的一系列货币政策调整,对于控制通胀有多大效果,我们还无法判断,因为3、4月的通胀依然攀升,居高不下。

  但是这种紧缩的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打击是显而易见的,企业“缺钱”已经成为常态,中小企业在汇率、加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濒临破产。所以后期,货币政策在保证能够控制通胀的同时,也需要加大对保证经济增长的考虑因素。

  从这些方面来看,虽然未来受通胀加剧的影响,货币政策应该继续从紧。但是,从实体经济方面考虑,如果货币政策再紧缩,倒下去的企业将会继续增加,对于稳定社会和保证就业不利。所以,后期货币政策调整将会更加谨慎,也会更难。

上一篇:宝钢:铁矿石价格跌幅或将超50%

下一篇:山东鲁能海运2.7万吨巨轮投用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