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作为全国惟一的钢铁业结构调整试点正式启动。《山东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方案》的出台,能否引发整个国内钢铁产业格局的历史性质变?“试点山东”能否重铸原本寒风瑟瑟下的钢铁帝国?这些问题成为国内外经济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有分析师认为,中国之所以在山东开展试点,是因为山东在这些问题上更具有代表性。济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毕志超表示,“试点山东”取决于山东整个钢铁产业的样板性,通过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十二五”期间,山东沿海钢铁产能比重将提高到43%以上;高档钢材比例达到30%以上;吨钢综合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9年分别降低3.9%和47.4%以上;同时,建成钢铁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和碳排放考核示范基地。预示着方案只要能够在山东行得通,就可以向全国其他省区推广。
是内忧外患还是机遇挑战
随着美欧债务危机加剧,中国也受到了巨大影响。外需不振,出口低迷,国内钢材市场形势更加严峻,“外患”影响严重。
另有相关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由于国内钢铁价格一路走跌,钢铁企业进入微利时代。加之试点方案出台后,企业相继淘汰落后生产线,启用新生产线,由于不熟悉更加大了生产成本,使企业“内忧”随之突显。线,由于不熟悉更加大了生产成本,使企业“内忧”随之突显。
但毕志超却认为,《山东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方案》的出台,为企业带来的不只是挑战,更多的是机遇。钢铁行业通过整合,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集中度,不仅可以避免原本粗放型发展时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而且可以实现生产从大到精的转变。
据了解,山东省钢铁企业生产所需铁矿石80%以上要靠国外进口。然而由于众企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原料价格,一家企业在与国外矿石企业商谈价格的同时,另一家企业却偷偷提价与其签订合同。这也是导致国外铁矿石“三巨头”漫天要价的原因之一。
而此方案的出台,将有利于改善行业内的恶性竞争。以济钢为例,与其他几家企业一起并入山东钢铁集团之后,不仅解决了行业内部恶性竞争的问题,还能把庞大的进货量作为筹码,换来更低的原材料价格。此外,整合后的山东钢铁行业在分工方面更加明确,无论热轧、冷轧、中板、螺纹钢还是线材,都有企业专业生产,使企业在产品生产方面更加精益求精,同时减少了因多种生产线设置为企业带来的巨大生产成本。 济南市委党校经管教研部教授李金泉表示,2005年国家钢铁产业相关政策就已经公布,在政策面就确定了大基调,但是要兼并重组。当时仍然存在市场和体制的原因使并购整合成本高、难度大,推进程度一直不理想。此次在山东试点,表明了国家要求加速对钢铁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在一系列的目标确定之后,或许还将出台一系列有助于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不转型发展就没有出路
“作为一个企业,市场大环境我们改变不了,但一方面,国家政策给我们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转型和钢铁行业的转型发展都是大势所趋,不转型发展,就没有出路。”毕志超向记者坦言。今年以来,济钢通过“产品+服务”的营销模式创新,前3个季度在消化外部增支减利因素高达12.28亿元的基础上,实现利润总额2.03亿元,同比提高了48.4%。
此外,济钢还成立了用户应用技术中心,加速开发新产品,核电用钢、无取向硅钢、9Ni钢、双抗管线钢、加氢反应器用钢等高端产品的研发实现了历史性新突破;全力推进与下游高端企业战略技术联盟的构建,形成更加紧密合作和快速响应的技术链,实现了高端产品高效益。第三季度高端产品接单量9.3万吨,实现毛利总额2450万元。
济钢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蔡漳平告诉记者,近几年,除了保证钢铁的生产和质量外,济钢的非钢产业也得到了发展。其中更多的侧重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建设“智慧城市管理系统”。
同时,济钢还推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降本增效,打一场成本翻身仗,培育低成本竞争优势。实施低品位矿、低质煤配比炼焦、低焦比“三低”炼铁等一系列降低措施,加大节能减排力度。1~9月份,济钢利用余热余能发电量达到27.19亿千瓦时,同比提高20.38%,节能22万吨标准煤。前3季度济钢累计成本降低3.66%,综合较去年同期降低成本9.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