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话语权缺失 亚洲钢铁巨头酝酿抱团
“中国钢铁行业的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为65%,而在日本、韩国,这两大原料的对外依存度几乎是100%,因此中、日、韩的钢铁行业在原料价格话语权上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分析师表示。
日前,在“2011亚洲钢铁论坛”上,与会的中日韩钢铁巨头纷纷发出呼吁,建议中日韩三国钢铁企业应共同联合,控制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不过,对于三方如何实现抱团合作,有关专家表示,目前尚未形成明确议案,况且日、韩钢铁行业更为先进,产业链十分完整,在具体合作上要达成共识需要磨合。
亚洲铁矿石之困
国际钢协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亚洲地区粗钢产量为88119.7万吨,中国、日本、印度、韩国的粗钢产量均进入世界前十,亚洲板块是不折不扣的 “全球最大钢铁生产基地”,其粗钢产量占据世界钢铁产量近三分之二。
但是亚洲巨大产量却并没有带来相应的话语权,尤其是在铁矿石、焦煤等原料上,普遍对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的铁矿石和焦煤等原料依存度很高,在国际价格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并饱受高成本之苦。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以中国为例,2011年上半年,我国共进口铁矿石33425万吨,同比增加2497万吨,增长8.1%,在铁矿石进口量猛增的同时,进口铁矿石采购价格出现了37.4%的同比涨幅。中国为购买上半年的铁矿石共支付外汇537.77亿美元,同比增加192.93亿美元。
分析师进一步分析,当前,日韩钢铁业面临和中国一样的困境。
日本特钢俱乐部前会长安川彰吉表示,目前日本制造业面临着几大发展难题,即日元升值对钢铁行业的压力、高额的法人税、贸易自由化问题、僵硬的劳务限制问题、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以及核电事故所引发的电力供应紧张问题。
尽管亚洲各国在铁矿石和焦煤方面饱受成本之痛,但与此同时,亚洲各国钢铁行业之间的进出口贸易较为活跃。今年上半年,我国共进口钢材803.31万吨,其中从日本、韩国进口的钢材量占进口总量的73%;同一时期,中国的钢材出口量为2432.58万吨,其中对韩国的出口量占总量的23.05%,为各出口国之最。
“中日韩三国钢企应共同联合,一起控制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的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也要实现定期交流,商讨如何防止彼此之间的贸易纠纷。”来自韩国现代制铁副社长SongYoonsoon代表韩国方面表示。韩国钢铁在2008年前供给还是不足,但2009年后逐步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
“中国钢铁业的整体利润率已跌至3%以下,是中国制造业内盈利能力最差的行业。”在一份书面发言材料中,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表示,当前中国钢铁总量过剩的突出矛盾还在持续。徐乐江亦表示,东亚作为全球钢材生产最大的聚集区,对全球钢铁和经济都产生重大影响,中日韩三国钢企之间,不应仅是竞争,更应该在产业领域加强深度合作。
原料话语权上的共同困境,以及相互之间活跃的钢铁贸易需求,使得亚洲各国的钢铁行业对沟通交流有着强烈的愿望。
合作难度较大
“中日韩三国的抱团合作在实际操作中难度比较大,特别是中国钢企集中度低,真正合作,可能也是部分企业先行尝试。”分析师表示,“中日韩钢企合作,是有比较好的基础的,以前宝钢的建设就有日本钢企的身影。具体合作的话,一是产品共同研发,取长补短,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减少恶性竞争;二是原材料的采购可以建立一个定期或者不定期沟通机制,或者成立一个采购小组,从而提升谈判能力。”与此同时,他亦指出,上述想法较为理想化。
面对着亚洲钢铁行业普遍话语权缺失的现状,中日韩三方都对抱团合作寄予厚望,但对于如何实现抱团合作,目前各方尚未形成明确议案。
分析师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阶段相互抱团也就是相互学习、交流经验了,但不同国家之间涉及文化、政治等方方面面的不同,况且日、韩钢铁行业更为先进,产业链十分完整,在具体合作上要达成共识需要磨合。”
与此同时,宝钢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吴东鹰则公开指出:作为同在一个区域的参与者,重要的是应遵循市场规则,彼此间不恶性竞争。
当日论坛上,不少与会嘉宾告诉记者,亚洲传统的需求强国高速增长期已过等因素对亚洲钢铁消费市场负面影响正在显现。亚洲国家间的合作或需要一个非政府组织来推动,首先应探讨如何取得在铁矿石和焦煤上的更多话语权,其次才是各国如何在钢铁业环保、减排领域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