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频道11月28日电(记者徐岳)中国人民银行11月26日宣布,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面对9月份以来的第四次降息,接受采访的中小企业却不是那么乐观,他们对政策调整能否缓解贷款难持观望态度。专家提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还需依靠银行经营思路的转变和企业融资渠道的拓宽。
"双率"下调中小企业难乐观
"对于我们这些迫切需要资金以维持生产、更新设备的小企业来说,银行的贷款就如同雪中送炭。"在天津从事电脑配件生产的汇科技术有限公司经理马广平说,"从之前的情况看,虽然经历了几次降息,但自己企业的抵押担保问题在银行仍然无法解决。"
天津嘉帝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邓先生告诉记者,企业是租用的土地,没有可用于抵押的物品。由于找不到担保公司做担保,无法购买新的生产设备,企业发展面临难题。几次降息后这些困难可能依旧难以解决。
无抵押、无担保是中小企业贷款过程中的首要难题。以天津为例,目前担保市场主要以政府背景的公司居多,且实力、规范程度参差不齐,尚没有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
记者了解到,虽然已有部分银行推出了无担保、无抵押的信用贷款,但要通过较高的利率水平来分散信用风险。"有些无抵押无担保的贷款产品利率高达20%,大大超出了企业的承受能力。"马广平说。
货币政策调整要加强落实
面对中小企业在与银行谈判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南开大学财务管理系主任李莉认为,货币政策调整能否起到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银行实际操作中的落实情况。
"银行有着更强的议价能力,贷款基准利率下调不见得会降低小企业融资的实际成本,建议出台货币政策调整的实施细则,切实解决企业的融资困境。"在多家中小企业工作过的职业经理人张先生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货币政策落实难一方面在于实际业务中的高利率,更重要的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银行不敢将贷款放给中小企业。
但令中小企业感到欣慰的是,自身转变经营思路已经成为银行业内的共识。在近期举办的"天津银行业与中小企业融资洽谈会"上,天津银行业就曾提出两方面的建议:
一是银行应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工作。在世界经济不利因素的影响下,银行要避免单纯的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正确认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外部因素,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银行的社会责任;
二是银行应将发展中小企业授信业务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大企业更多的依赖股票、债券等融资方式,对银行的依赖性有所降低。中小企业未来将成为商业银行竞争的主要领域。
发展中小企业债拓宽融资渠道
高风险的特性使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融资,股权融资又会使企业与投资者分享高成长性。目前,上海、广东等地均提出将探索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这种融资方式对不愿与别人分享股权的中小企业来说,具有特殊的优势。
"目前市场中个别出现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可能是未来中小企业融资的良好渠道,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关注并予以支持。"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杨春明律师说,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商业银行很乐于购买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一是由于这类债券的收益率较高,二是由于这类债券多是采取了多层次的综合担保,与贷款相比风险相对较低。
但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在实际操作中还面临两个困境:
一是由于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并非信用贷款,更多的依赖政府或其他单位提供担保,我国在此领域尚缺乏有实力的担保公司支持,和足够的政府担保资金;二是很多地区已有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先例,但对发债企业均有严格的入门标准,这就将很多"硬件"达不到标准但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排斥在门外。
杨春明律师说,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不但能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还能有效地吸引民间资本,拓宽企业和居民的投资渠道,逐步规范日益兴起的民间金融市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