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日前从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了解到,截至6月底,山东全省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率达到70.9%。
今年国家下达给山东省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是32.82万套,截至6月底,山东全省新开工各类保障房22.73万套。
这其中,全省新开工廉租住房1.25万套、经济适用住房6.18万套、公共租赁住房6.17万套、限价商品住房3.28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货币补偿和安置房开工5.84万户,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0.56万户。
保障“钱、地”供应
按照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杨焕彩的预计,如果按照每平方米建设造价2000元计算,建设这些住房大约需要460亿元。
杨焕彩说,资金压力确实比较大。
记者获悉,在资金支持方面,山东将今年的住房保障奖补资金提高到5亿元,是去年的近3倍。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已经与国家开发银行山东分行签订合作协议,落实了100亿元资金额度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济南、青岛两市也已经开展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
山东省规定,要确保将全部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和不低于10%的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的市县可适当提高土地出让净收益提取比例。
杨焕彩介绍说,仅土地净收益一项,全省就应该提取100多亿元。加上开展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各市建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融资平台多渠道筹资和社会资金参与,全面完成今年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是有保证的。
但杨焕彩指出也存在“忧虑”:按照土地出让净收益的10%提取保障房建设资金的话,山东省去年应提取100多亿元,实际只提取了20亿元。
青岛模式?
本月上旬,全国用地规模最大的保障性住房项目,青岛白沙湾保障性住房集中建设项目开工。记者获悉,今年青岛市筹措的50亿保障房建设资金中,有43.2亿来自于社会资本。
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长杜本好对记者表示,青岛市公租房的建设今后可能主要靠社会力量来投资。
在建设资金筹集和运营模式上,该项目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模式,开发建设单位投资建设并持有公共租赁住房,投资经营10年后,可通过出售实现建设投资回收。
这并不是青岛市第一次采取这种模式。此前,青岛政府投资机构与企业共同参与保障房建设在今年4月已经有先例。
今年4月,青岛市黄岛区辛安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开工建设。这一项目在当时也为全国保障房中规模最大,另外其中的七成为民营企业负责建设。
对这一项目的运作模式,此前,青岛市相关部门人士告诉记者,这可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到保障房建设之中。参与这个项目建设的房地产企业人士则告诉记者,这可以规避现在的房地产调控风险,虽然收益不如普通商品房高,但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