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天津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天津分站 >> 本地资讯 >> “批发”“3A” 大公国际被质疑

“批发”“3A” 大公国际被质疑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编辑:豫言 2011年08月18日 10:07:50 打印

导读: 在如今“弱肉强食”的国际评级市场,大公国际能“混出”现在的一番模样,确实不容易。自从早于标普将美国 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后,大公国际就走到了台前。但是想要立足市场,基本的公平透明还是要有的,另外,如果大公国际想要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其背后的某个背景应该削弱一下,应该再市场化一下。不然,或许还没等大公国际混得足够强大,就会被质疑的声音给淹死。

  不仅偏爱铁道部,大公国际这家本土评级机构,对央企各类企业债、城投债也十分偏袒,‘AAA’的最高信用评级被大量 ‘批发’。因给予铁道部“AAA”评级而“一战成名”的大公国际,被认为出手有些过于大方。

  因给予铁道部“AAA”评级而“一战成名”的大公国际,被认为出手有些过于大方。

  8月1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公国际”)官方网站查证,包括铁道部在内,其在一年之内给出了156个“AAA”评级。

  “不仅偏爱铁道部,大公国际这家本土评级机构,对央企各类企业债、城投债也十分偏袒,‘AAA’的最高信用评级被大量 ‘批发’。”一位业界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记者梳理发现,从2010年8月19日至今,被大公国际给予“AAA”评级的156家公司和机构中,不少是央企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券。分析人士称,国字号大型企业受青睐尚合乎情理,但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城投债也评为“AAA”,则有些令人费解。

  “偏爱”城投债

  8月8日,铁道部招标发行200亿元人民币的90天超短期融资券,这并非铁道部第一次发债,但由于当时铁道部负面消息连连,大公国际仍给予其“AAA”级信用评级,引来国内舆论一片哗然。

  在大公国际过去1年给出的156个“AAA”评级中,记者统计发现,其中企业信用评级15个、企业债信用评级3个、跟踪信用评级113个、公司债券信用评级4个、金融债券信用评级2个、中期票据信用评级19个。同期,大公国际官方网站公布的评级数量为624个,“AAA”评级占比为25%。

  记者注意到,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丰台区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北京市海淀区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3家企业债券信用评级为“AAA”。

  除此之外,大公国际还给长沙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度公司债券、杭州市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05年公司债券、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度公司债券等多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券,以“AAA”的跟踪评级。

  以安徽省的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09年企业债券跟踪评级为例,今年6月30日,大公国际对该公司2009年债券信用评级维持在“AAA”,主体信用评级维持在“AA+”,评级展望维持在“稳定”。

  评级报告认为,“有利因素是合肥市位于我国中部,交通运输便利,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型方面具有区位优势,近年来经济城市建设快速发展。2010年合肥市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政实力继续增强,作为合肥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主体,公司继续得到合肥市政府的有力支持。公司以其在合肥市财政局的应收账款作为抵押担保,仍具有较强的增信作用。”

  地方平台风险被“忽视”?

  “从铁道部的信用评级标准AAA级别来看,评级机构非常看重借款人背景以及潜在的偿还能力。按照当前铁道部政企不分的体制,以及潜在的财务兜底偿还能力,给予AAA级别过于乐观。”中投顾问交通行业研究员蔡建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目前,对大公国际的更多质疑还来自于其对城投债的评级。记者注意到,城投债方面,从6月至今的两个月间,大公国际的信用评级调高现象最为集中,被调高评级的企业债有20只,其中16只为城投债。据WIND资讯统计,处于关注焦点的城投类债券中,“10辽源债”和“10津海泰债”的主体评级,分别由此前的A+和AA上调为AA-和AA+,上调时间分别为7月5日和7月8日,评级机构也均为大公国际。

  但同期的背景却是,央行7月加息导致地方融资平台资金成本上升,银监会将银行信用债占资本比例的计提标准由零上调至20%等监管措施出台,加剧了市场的担忧。国海证券(000750)近期报告也指出,市场对信用债的恐慌超过了通胀。融资平台信用风险或许并不会爆发,但是信任危机已经实实在在地来临了。

  “很多地方的全年财政收入明显不足以还息,这种情况下信用评级还这么高?”某商业银行人士质疑。按照银行的内部评级,信用评级A-已属较好,但是目前国内评级公司给出的信用评级最差的也是A+。

  对于风险,大公国际的多份评级报告也提到,“不利因素是政府的基金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比较高,2010年公司有息负债有一定规模的增长。”地方融资平台的违约风险虽也有提及,但是很多并未影响到其进行的发债评级。

  市场份额锐减两成

  欧债危机爆发的2010年,经济学家开始注意评级机构在危机中的推动作用。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曾“揭露”,评级机构诞生之初,市场研究机构立足于向投资者售卖研究报告和市场评估意见;后来开始“变味”,沦为受雇于发债方、为债券提供“信用公证”的服务商。

  “我们本来在城投债的市场占比就大,而且到期也该调了,其他公司也都上调了很多。”一位大公人士对此回应。

  大公国际某位不愿具名的人士还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是整个行业的问题。”

  作为一家内资评级机构,大公的国际化之路并不顺畅,2010年4月15日,美国证交会就曾经拒绝了大公国际进入美国市场。

  不过上述人士表示,“大公的评级是客观公正的,虽然有的公司也想通过花钱买评级,但是我们拒绝这样做,宁愿失去客户也要维护信誉。这几年大公的市场份额从40%下降到20%,就有这方面的原因。”

  本网视点:在如今“弱肉强食”的国际评级市场,大公国际能“混出”现在的一番模样,确实不容易。自从早于标普将美国 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后,大公国际就走到了台前。但是想要立足市场,基本的公平透明还是要有的,另外,如果大公国际想要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其背后的某个背景应该削弱一下,应该再市场化一下。不然,或许还没等大公国际混得足够强大,就会被质疑的声音给淹死。

上一篇:多楼市政策胎动 深度调控将延续

下一篇:螺纹钢:国外拉锯 国内反弹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