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不完善,风机质量不稳定,中国海上风电难以复制陆上风电奇迹
距离中国“海上风电第一单”开标,已经过去了大半年,问题正在陆续显现。
2011年6月15日,在上海国际海上风电及风电产业链大会上,负责中国海上风电项目规划审批的中国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易跃春表示,第一批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招标后,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建设速度比较慢,水文探测刚刚做完,空管、航道、雷达的协调还未完成。
中国最大的风电运营商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龙源电力)是首批海上风电中标者之一。该公司总经理谢长军表示,政策法规上的不完善、风机产品质量不稳定,使得中国的海上风电建设无法复制陆上风电的奇迹。“龙源做陆上风电还是很生龙活虎的,做海上风电现在有点晕船。”
“海上风电第一单”推进慢
中国首批海上风电招标项目共有四个,建设地点都在江苏,总规模为100万千瓦。
2010年9月10日,由五大电力集团主导的竞标结果公布后,中标价格之低出人意料。其中,大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滨海近海30万千瓦项目的中标电价为每千瓦时0.7370元;中国电力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体的射阳近海30万千瓦项目为每千瓦时0.7047元;山东鲁能集团的东台潮间带20万千瓦项目为每千瓦时0.6235元;龙源电力的大丰潮间带20万千瓦项目为每千瓦时0.6396元。
海上风电开发难度远大于陆上风电,其发电技术落后陆上风力发电十年左右,成本也要高两至三倍。在此之前,中国第一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上海东海大桥1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项目,税后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978元。
低价中标,意味着企业很难有丰厚回报。谢长军表示,龙源电力在江苏如东3万千瓦潮间带试验风电场的可行性研究预算造价为每千瓦装机接近2万元,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施工方案,造价可控制在每千瓦装机1.5万元以下,年运行2600-2700小时,按照每千瓦时0.6396元的中标电价,股本回报率约为12%。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各种新型装备的投入,还能进一步降低海上风电的施工成本。但是,他奉劝想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想赚大钱的话不要做海上风电,没钱更不要做”。
政府的前期工作不到位,也无端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中标企业在项目筹备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江苏省海上风电规划预选地点,做资源调查评估,但是做完评估提交开发申请时,才知道项目所在地与港口、自然保护区或渔业区冲突,数百万甚至千余万元的前期投资打了水漂。谢长军抱怨说,政府应该把前期工作做好,第一批招标后,江苏改变了海上规划,导致龙源电力前期的许多工作都白做了。“我们前期勘探也花了不少钱,这个钱地方政府也不给赔。”
此外,他表示,海上风电推进速度比较慢的原因之一是施工经验不足,更重要的是没有合适的风机。
在江苏如东3万千瓦试验风场,龙源电力测试了八个厂家的16台风机。一年多运行下来,表现最好的风机来自远景能源,可用率达98%,许多大厂家的表现反而不如江苏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例如,华锐风电投入了两台3000千瓦的海上风机,运行一年多,就有一台换了电机。
业内人士指出,华锐风电之所以在陆地上取得远超同行的业绩,原因之一是依靠远超同行的售后服务来弥补产品质量上的缺陷,不像许多厂家卖了设备后撒手不管。在海上风电机组的测试中,华锐派出70多人的维修队伍天天守在那里,但海上风电的维修不像陆上那么容易。
“陆上风电那种靠优质服务来弥补可靠性不足的方法,已经不能套用到海上风电场。”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前总经理范肖洪说,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需要极高的稳定性,一旦大部件出问题,需要几个月时间才能修复,这还是在滩涂上的试验,如果在海上装机更加困难。
大唐新能源公司副总经理孟令宾深有同感。他说,风机的可靠性、设计方案和控制策略都需要认证,海上对可靠性的要求和陆地上不同,海上风速大的时候,风机一旦损坏,甚至连靠近都没法靠近,“不仅不能有大故障,小故障也不能有”。
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叶杭冶也认为,“首先考虑可靠性和质量,其次才是成本。”他提道,福建曾经出现某家企业海上风场的风机被台风“鲶鱼”吹坏的事情。
谢长军说,从表面上看,中国的风机厂家掌握了不少核心技术,风机可用率已经接近维斯塔斯、GE等国际巨头,但是需要调试很长时间,难以和国际巨头竞争。丹麦维斯塔斯公司中国区总裁徐侃则表示,维斯塔斯承担的第一座风电场合恩角风场也有过很多教训,当时很多设备需要更换,甚至要到岸上更换。如今,该公司一个项目仅用102天就可安装100多台风机。
谢长军认为,中国厂家应该先把陆上风机的问题解决了,再来研究海上风机。孟令宾还提醒说,正在突飞猛进研发大容量海上风机的厂家,仍需回头解决陆上风机的遗留问题,“我们过去注重销售,忽略了现有4000多万千瓦陆上风电设备的升级”。
不能再搞“大跃进”
经过几年来井喷式的增长,中国风电装机总量在2010年成为世界第一。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说,中国风电产业需要从数量型增长转变到质量改进,从风电大国转变为风电强国,这一过程中,海上风电的重要性凸显。
目前,中国建成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为14.25万千瓦,与2010年国际海上风电总装机350万千瓦相比,少得可怜。根据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规划,计划2015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2020年达到3000万千瓦。这意味着,未来数年内海上风电在中国将会迅猛发展。但不少人士对此持谨慎态度。
中国气象局风能资源详查的初步结果显示,中国5-50米水深、70米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约为5亿千瓦。“茫茫大海,看似到处可建海上风电场”,易跃春说,实际上,海上风电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空中因素涉及台风、空中航道、军事雷达,水面上要考虑海浪、潮位和航道,水下要考虑海底冲刷和侵蚀,海底管线等。此外,还需考虑海洋功能的总体区划等。综合这些因素之后,真正可建风电的海域是有限的。
谢长军认为,欧洲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一个重要原因是陆上基本没有地方了,但中国陆上风电的空间还很大。对于江苏沿海来说,风场靠近负荷中心,台风也比较少,比较适合海上风电建设,但是对于浙江、福建、广东来说,千万要小心。
“陆地上的井喷式发展,是不适合海上的。所以我提醒同行们,发展海上的时候要慎重再慎重,不能‘大跃进’”,他透露,龙源电力要到2016年才会开始大规模的海上风电建设。
施鹏飞也对财新《新世纪》表示,中国海上风电发展肯定不会像陆上风电那么快,目前还需在不同海域测试,真正大规模的开发“十三五”期间才会开始。
在配套政策法规方面,中国也没有完全准备好。谢长军说,海上风电是新兴产业,以往的海洋功能区划中未能考虑,在没有海洋规划的前提下搞开发,很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于2010年1月颁布之后,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制定的实施细则尚未出台——所幸的是,据易跃春透露,出台时间应该很快了。
6月16日,在上海举行的此次会议上,绿色和平组织和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的《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1》还指出,2010年风电装机容量4478万千瓦的中国,风电发电量仅为500亿千瓦时,装机容量4027万千瓦的美国则达到了946亿千瓦时,几乎是中国的两倍。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风电上网后需要经过合格审查,签订商业运营合同后,才计入运行容量。但另一方面,必须承认中国风机设备完好率不足,美国的年平均利用小时数是2500,中国是2000出头。
前述报告还指出,中国风电领导全球尚需时日,风电产业的“大跃进”将使中国风电的“旧患新伤”更早地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