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重钢4100mm宽厚板项目在长寿建成投产。随着这个消息的出笼,曾经在大渡口走过70多年的重钢,将脱胎换骨;而大渡口重钢时代也将宣告结束,找到新的发展机遇。
百年重钢的前世回顾
120年前,清末洋务派主将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成为中国近代最早的国有企业之一,几经演化,汉阳铁厂成了后来的重钢。
重钢经历了两次迁徒,反映了中国工业发展的轨迹,也承载着城市历史发展的脉络。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国兵工厂奉命内迁,重庆是首选地。《重钢志》里记载,大渡口江岸岩石坚硬,适合建厂,特别适合建重达数百吨的高炉。
1938年10月下旬武汉失守前夕,迁建委员会紧急征集长江上各类船只数千艘,冒着日军战机空袭炮火,夜以继日抢运拆卸下来的近6万吨设备,经宜昌中转,当年年底大部分安置到大渡口。重钢的先辈们以超乎寻常的勇气溯江西上,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大后方国防重工业基地,为抗战胜利贡献良多。
新中国成立后,工厂先后被更名为西南军政委员会101厂,西南钢铁公司、重庆钢铁公司,1995年改制为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952年,重钢轧制出新中国第一根钢轨,并用它铺成了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轧制钢轨的机器十分“传奇”―――是1905年英国出产的8000匹马力蒸汽机,是1906年张之洞从英国谢菲尔德市引进的。
“北有鞍钢、南有重钢”,是人们熟悉的一句话。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重钢是全国十大钢厂之一。上世纪80年代,国家领导多次来视察。
百年重钢的今生展望
今年1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即“三号文件”)中,在“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主题下,特别提及“优化提升材料工业,做好重钢环保搬迁和产品结构升级改造”。
今年3月份,重钢环保搬迁正式列入国务院公布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2007年5月17日,重钢环保搬迁改造工程奠基仪式在长寿举行。如今,全新的厂房已经拔地而起,大桥靠近新厂区入口的一侧,矗立着一幅高高的广告牌,写着“江南钢城”四个大字。新厂区将是环保、高效的。本月,重钢4100mm宽厚板项目在长寿建成投产,明年底重钢新区一期工程650万吨钢产能达产后,重钢将成为全国最大的船用钢生产基地。国内万吨级船舶的船板,将越来越多地出现“重庆造”。
按照计划,重钢长寿新区本月投产,整体搬迁定于2010年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