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天津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天津分站 >> 本地资讯 >> “放宽限购”实施前半小时 佛山紧急喊停

“放宽限购”实施前半小时 佛山紧急喊停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编辑:豫言 2011年10月12日 09:02:55 打印

导读: 有网友在论坛上表示,此举是“欢迎炒房者”。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多重压力之下,佛山对限购实行“松绑”实则是“救市”之举。

  白天刚出台的“放宽限购”政策,当晚就被宣布暂缓实施。这一“史上最短政策”,出现在广东佛山。
  
  昨日(10月11日),广东省佛山市下发了一则被外界解读为“放松限购”的通知,成为全国限购放宽第一城,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今年3月18日,佛山市成为广东省第一个出台“限购令”的二三线城市。时隔不到7个月,为何又“出尔反尔”?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认为,限购之后成交量急剧下滑,市场信心受挫,土地出让收入也受到极大影响,这是佛山“反水”的重要原因。
  
  然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公布“放宽限购”消息后不足12个小时,昨晚11时24分,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官网称,“为进一步征询社会各界意见,并综合评估政策影响”,决定暂缓执行上述政策。
  
  率先喊出限购“松绑”
  
  昨日,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房地产市场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相关政策今日(10月12日)起生效,并要求全市严格执行。
  
  对比此前出台的限购政策,《通知》作出了4处调整:一是对符合市、区人才引进政策的非本市户籍人员,由市、区人社部门出具人才引进证明,购房时可不受个人所得税证明以及社保证明的限制;二是已办理房地产权证超过5年(含)的住房产权转移,不纳入限购范围;三是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在现行限购政策和住房套数的基础上,允许增购一套7500元/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四是本市户籍“村改居”家庭,在购买7500元/平方米以下的新建商品住房时,其拥有的因村改居由集体土地改为国有土地的自建住房,不计入住房套数。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这意味着符合一定条件的居民家庭,最多可以购置3套住房。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调查,今年9月,佛山市样本房地产项目的均价为9021元/平方米,但样本的中位数价格仅在7400元/平方米,恰好在7500元/平方米的非限购门槛之下。因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上述政策兑现,佛山执行了半年的“限购令”将可能瞬间瓦解。
  
  佛山或是“扛不住了”
  
  佛山为何如此“大胆”?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谢逸枫认为,或许是因为佛山实在“扛不住了”。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3月,佛山全市商品住宅销售24239套,月均销售8079套。而在9月,虽然成交价格无明显下滑,但仅售出2703套,约占前3个月平均成交量的1/3。
  
  “十一”黄金周期间,佛山楼市更是雪上加霜。据泛澳地产统计,10月1~7日,佛山新房仅成交458套,成交面积仅4.56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剧减八成多。
  
  谢逸枫指出,市场成交低迷,势必影响到开发商的信心和拿地热情,因此佛山还将面临土地出让收入不达标的可能。
  
  根据《佛山市2011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表》,佛山市五区今年住宅用地供应新增38.67公顷,与存量总计达到759.53公顷,但上半年仅成交163公顷,占全年计划的21.4%。
  
  “救市”之举情有可原?
  
  根据住建部此前的相关规定,制定限购政策的权力实际上下放到地方。即便如此,佛山市此举依然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因此,《通知》发出后,立刻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有网友在论坛上表示,此举是“欢迎炒房者”。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多重压力之下,佛山对限购实行“松绑”实则是“救市”之举。
  
  对于外界的质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一直寻求与佛山市住建局取得联系,但截至发稿前,该部门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谢逸枫认为,佛山“限购令”松绑带来的影响不可低估。首先将带来佛山楼市成交量和房价的上涨,此外,更多的投机需求和热钱将涌入佛山,其楼市将存在更大的泡沫风险。不过他也表示,对于目前土地财政偏紧的佛山来说,此举仍是一个“利好消息”。
  
  正式实施前被暂缓执行
  
  然而,在公布“限购松绑”消息后不足12个小时,昨晚11时24分,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官网称,“为进一步征询社会各界意见,并综合评估政策影响,我局决定暂缓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房地产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佛建管[2011]205号)”。
  
  此时,距离该文件正式实施只有30多分钟。
  
  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在房地产调控处于重要转折关头的时候,佛山地方政府的“松绑”有公然挑战中央调整政策之嫌。因此,这次被暂缓或许是收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施压。
  
  另外,这一“短命”政策匆匆收场,也让部分人对该地方政府的政策权威性产生了质疑。
  
  

上一篇:占领华尔街或引发美国金融制度变革

下一篇:央行:超六成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偏紧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