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天津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天津分站 >> 本地资讯 >> 中国经济时报:凯恩斯主义可借鉴但不应照搬

中国经济时报:凯恩斯主义可借鉴但不应照搬

来源:王东京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 编辑: 2008年12月29日 08:38:53 打印
写这篇文章,起因是政府再度扩大内需。其实,这个话题10年前已有大量讨论,上网搜索,相关的文献触目皆是。不过时过境迁,现在回头再读这些文章,不免让人有药不对症之感。

  回想10年前,政府扩需的重点是刺激投资。有事实为凭,1998年财政发行1000亿特别国债,另有1000亿配套贷款,都尽数用在了基础设施建设上。接下来几年,政府虽也强调消费的作用,并启动了消费信贷,但扩需的重点,却仍在投资方面。当时有人说,政府扩需的办法,是借鉴了凯恩斯主义,仿效了罗斯福新政。

 

  是的,学术上任何一种创新,皆属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中国要加以借鉴,本也无可厚非,何况,凯恩斯乃经济学一代宗师,他的学说对政府产生影响,更是不足为怪的事情。问题在于,凯恩斯主张刺激投资的理由,于今看来似有疑点。1936年,他出版《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指出失业的成因是需求不足,而如何拉动需求,凯氏认为重点在投资而非消费。何以如此?其立论根据,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投资乘数”理论。

  投资有乘数效应,此言不虚。比如某发电厂投资100万,其中80%去买煤,20%发工资,若煤矿把煤卖给电厂,便得80万的收入;假定煤矿再用这80万的80%买机械,20%发工资,那么机械厂可得64万的收入;机械厂用64万的80%买钢铁,20%发工资,则钢铁厂可得51.2万的收入。以此类推,当初电厂100万的投资,最后会给社会创造出500万的总收入。对投资乘数,大学经济学课本皆有介绍,而且分析逻辑井然,无懈可击。

  而我的疑问是,投资能创造收入、放大需求,消费不也照样能够吗?假若消费者拿100万去买私家车,那么汽车厂可得100万收入。汽车厂有了这100万,可再用80万买钢材,20万发工资,则钢铁厂可得80万收入。接着推下去,100万的消费带动的总需求,不同样也是500万?可见,用投资乘数证明投资是扩需重点,多少有些瞒天过海的味道,理论上未必站得住。

  事实上,投资与消费,都能拉动内需,至于何者更有效,须慎重权衡才可定论。至少,有两点值得考虑:第一,短期看能否减少过剩;第二,长期看会否增加新的过剩。若以这两点判断,消费无疑比投资更具优势。投资虽可减少当期过剩,但日后将形成更大的供给,对原本过剩的经济会百上加斤。对此,凯恩斯曾提过一个办法,即政府把劳力组织起来去挖沟,然后再让另一批人把沟填起来。这样一挖一填,既耗费了社会存货,而又没有增加产品,故不会导致新的过剩。

  不错,挖沟填沟可以扩需,但这种劳民伤财的事,政府怎可以去做呢?倘若政府不能做,那么就得改换思路,把刺激消费作为重点。问题在于,就当前中国的情形论,刺激消费也非易事。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消费者收入普遍偏低。有人说,中国消费不足,是由于国人观念保守,不如欧美人潇洒。其实,这哪里仅是观念问题,纵然你开明,也想学人家阔佬富婆,一掷千金万金,可要是囊中羞涩,你学得了吗?

  很明显,要刺激消费,必须先提高国人的收入。对这事,学界翻来覆去讨论了好几年,而多数人的意见,是加薪没有钱。本来,上届政府就曾打算替大家加工资,结果也因缺钱而搁浅。钱到底是什么?直白地解释,钱就是资金,是物资与纸币的总称。由此想深一层,政府说缺资金,不一定是缺物资,也可能是缺纸币。计划经济时期政府说缺资金,那时缺的是物资;今天我们生产过剩,可政府仍说缺资金,那么现在所缺的,显然不是物资而是纸币。缺纸币与缺物资不同,物资缺了不可加薪,加了就会通胀;而缺纸币好办,中国有的是纸,只要印钞厂加加班,问题就不难解决。

  的确,中国加薪的困难不在钱。真正的困难,是如何把钱加到低收入者头上去。政府公务员加薪容易,棘手的是工人农民怎么办?工人的薪酬是雇主给的,国家虽可出台最低工资法,但政府若不先减税,这样做会令更多的人失业。比如某餐厅老板原来雇人洗碗,每月花600元,若现在法定最低工资升至1000元,那么他很可能去买洗碗机而减少雇人。再有就是农民,农民要卖农产品(000061股吧)才能有收入,而农产品价格却由市场定,政府管不了价格,想让农民增收也是力不从心。

  当然,办法还是有的。最近几年,政府先后推出免征农业税并给农民补贴,对农民增收均有效果。其实,加工资只是提高收入的途径之一,条条道路通罗马,不加工资也是可以帮低收入者增收的。比如,政府加大对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保的投入,提高保障水平,进一步拓宽保障面,让社保不仅覆盖城市,而且也覆盖农村,这样,也就等于提高了城乡居民收入。

  可以想见,中国有13亿人口,要是人们没有后顾之忧,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大家一定会放心大胆地去消费,若真如此,拉动内需定有可观的效果;由内需不足所引发的诸多问题,也可迎刃而解。

上一篇:4万亿投资显效 2009各行业景气程度大预测

下一篇:三冷三热 就业艰难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