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数的47%。
投资热潮的环境隐忧
环保部负责人在11日则表示,在拉动内需的大背景下,一些地方低水平重复建设、“两高一资”项目可能会借机卷土重来。
陆新元分析,如地方政府为拉动经济增长,可能会头脑发热,上项目时可能会对污染的项目有“麻痹”。或者是在应该上的项目中,弱化了对环保设施的投入。
其次,企业违法排污可能性加大,一些企业受经济利益驱动放松内部环境管理,减少污染治理投入,甚至偷排偷放,转嫁污染治理成本。环境监管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实质上,投资所带动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博弈已显现。
据当日环保部通告显示,从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底,环境保护部共审议批复365个项目,总投资达14428亿元,其中交通、水利、输变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5个,总投资4521亿元。
与此同时,为防止“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上马,环保部对总投资达1467亿元的29个化工石化、钢铁、火电项目采取暂缓审批或不予批复等措施。
实质上,地方投资热潮背后存在着环境隐忧。
如根据此轮云南投资设置规划,有高达“三万亿”规模,包括水电开发、矿产开发、土地转让等。
分析人士认为,环保部在关键时刻再祭杀手锏,显示了坚决不把环保当作地方投资牺牲品的决心。
“两高一资”是条高压线,我们宁可做现在的恶人,也绝不能将来做历史的罪人——和今年年初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的表态一样,当日的通告中,环保部再次申明,严格把好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环保准入关,决不能让“两高一资”项目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重新抬头。
值得注意的是,接下来,环保部将重点力抓“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象。
这是因为,这次暂停审批涉及华能伊敏电厂是环评批复过的项目。
“华能伊敏电厂违规情况是我部在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中查处的。”环保部负责人表示,很多人都认为,环评管理就是建设项目审批,这是不全面的。
他介绍,环评管理还包括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管和竣工环保验收管理。很多建设项目的环评批复之后,在设计、施工、试运行期间,由于缺乏监管,建设地点和建设内容擅自发生重大变更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象有一定的普遍性。
“我们认为,这是环评管理工作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为了根本改善这一落后被动的局面,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部将进一步加大‘三同时’监管力度,确保环评审批要求的环保措施跟踪落实到位。”该负责人透露,目前,环保部正在研究制定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