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5月份PMI数据出炉当日,央行也发布公告,公开市场将在连续暂停两周后再度发行3年期央票,稳中偏紧的政策基调继续延续。
从PMI数据联系到此前有关部门公布的月度工业增加值、工业利润、货币供应量、出口等关键指标的增速均出现放缓迹象,市场对经济增速下滑的担忧有所加剧。一同强化的还有人们对当前货币政策超调的担心和政策放缓的预期。
然而就在市场认为货币政策将有所放松之时,央行却再度祭出3年期央票这一紧缩型货币工具。央行1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将于3日在公开市场发行230亿元的3年期央票。
分析人士认为,3年期央票发行具有一定的政策信号作用,说明货币政策基调仍未发生根本改变。
“3年期央票的停发和重启,体现出央行对流动性管理相机抉择的特点,货币政策会根据短期流动性状况和市场资金紧张程度有所调整,但政策整体仍然行走在‘回归稳健并趋于紧缩的轨道上’。”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
不过,央行当前频频变化的流动性调控凸显出当前局势的复杂性。“流动性管理是频繁的、双向的。”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认为,与释放流动性相比,紧缩过程需要对形势予以通盘考虑,时机、力度、顺序都不能错。
纵观欧美其他主要经济体,刺激政策的退出亦表现得相当谨慎:美联储前后两版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就曾一波三折,迄今未见有明朗走向;而欧洲央行对金融危机以来唯一一次的加息之举也是颇费思量,走走停停。
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看似矛盾的背后,体现出决策层对“稳增长”和“抑通胀”间轻重缓急的判断。分析人士指出,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并非是趋势性的下滑,抑制通胀仍是宏观政策的第一要务。
平安证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师王韧认为,当前经济增速的回落是阶段性而非趋势性的变化,经济增长进入下降周期的可能不大。
与增速下滑相比,当前通胀的压力似乎更为明显。受南方旱情的影响,通胀压力仍难以在短期内消解。
“5月份CPI涨幅有可能再次创出近两年来的新高,甚至不排除在6、7月份继续走高的可能。当前货币政策仍将围绕‘抑通胀’展开。”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
本网视点:也许“控通胀”的代价就是要舍弃“保增长”。不过,经过6月份加息之后,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可能就没那么频繁了。从现在情况来看,明天期钢或许还要再跌一下。这两天,资本市场应该观望情绪加剧,价格走势应该稳中有跌,直到央行加息的利剑出鞘,新一轮价格盘整才会展开。